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极地保卫战”能否拯救人类

“极地保卫战”能否拯救人类

时间:2007-03-09 08:48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5万名科学家参与,63个国家介入,228项、170多个学科的研究项目,17亿美元的研究经费,第四次国际极地年的宏大计划让世人瞩目。这些令人吃惊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前所未有、意义重大。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全球范围内的、目标一致的科研合作,这也是一次拯救人类的行动——极地保卫战。3月1日起,这项活动的参与国纷纷大张旗鼓地举行了启动仪式,以表明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和信心。

  如此多的国家共同高度关注一件事、步调一致地做一件事,除了表明这件事对人类的重要程度,更反映了公众对于极地环境的深切关注。极地地区一直是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类超出大自然承受能力的活动影响,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进而成为目前影响人类生存、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的关注点就是全球变暖问题及气候变化与两极的关系及这些变化将给地球及人类带来的影响。

  如今,南北极已不再冷漠、遥远。根据世界气象组织2006年的报告,由于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南极和北极的冰层正在加速融化,其消融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每10年极地的冰层就会减少3%。北极的冰层有4.8公里厚,这些冰层储藏着世界上90%的淡水。按照这样的速度,未来不久,这些冰层就将完全消失。科学家们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则意味着“灭顶之灾”。据统计,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南极半岛的气温在近50年中上升了2.5摄氏度。如果南极的冰层也一并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上升200米,这对人类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凡此种种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凸显了保护极地环境的紧迫性。科学家们期望,尽快找出南北两极冰层快速消融的原因及其对整个地球生态的影响,通过对两极地区的气象观测,更深入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进而寻找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海啸、飓风频发等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许多国家如此积极、争先恐后地参与此活动,也还有着更多的原因和更直接的意义。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经济意义,极地科考活动受到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

  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加速融化,其直接影响是全球气候异常及环境生态的改变。但凡事都有其正反两方面。气候异常在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更多气候灾害的同时,也为海洋运输和海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会。数10年内,航线、货运船只和油轮陆续进入北极地区也成为可能。这块几乎无人涉足的曾经的苦寒极地变“近”了。而潜藏在它之下的丰富能源,也更让“饥渴”的世界各国把它视作地球上最后的“美餐”。尚未开发的北极地区1000多亿吨油气资源已成为各国激烈争抢的焦点。据悉,包括英国BP、挪威Statoil两大石油巨头在内的多家石油公司,已成为这项由美国地质勘测局发起的这一浩大科考工程重要的“赞助伙伴”,这其中的商业性不言自明。

  但不管怎样,正是因为有着如此重要的环境意义、科技意义、经济意义,有了各国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合作意识,才有了此次 “国际极地年”大规模的联合行动。人类也许永远不可能真正准确地预测未来,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挡大自然的改变。但却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认知今天,未雨绸缪;可以尽量改变不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趋利避害;可以尽力为保护地球环境,也是为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对中国而言,我国科学家提出和领衔的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成为本次国际极地年核心研究计划之一。这对我国既是一次战略性机遇,也是一次历史性挑战。

  “极地保卫战”能否拯救人类?从现在起,国际极地年就是一个契机。(来源:中国海洋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