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关注气候变化 做好防灾减灾

关注气候变化 做好防灾减灾

时间:2007-03-23 08:36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3月23日,WorldMeteorologicalDay——世界气象日。今年的纪念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及其187个成员国和社会公众一起纪念这个节日,把日益变暖的全球环境与寒冷而遥远的极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极地气象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主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显示:近10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了0.74℃。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和挑战。

  在中国,近百年来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从1986年冬季以来,中国已连续经历了21个暖冬。2006年是我国有系统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气候系统变暖的背景下,一是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二是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三是水资源短缺;四是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

  2006年,安徽省气象局《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和对策》报告显示,江淮流域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雨总量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小雨日数减少,暴雨频数增加。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对安徽的影响不单是气温升高,还突出表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5年中,就有11年出现大旱或大涝。每年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呈现提早、偏重发生的趋势。对于安徽这样一个典型农业大省来讲,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显著,近10年,安徽因旱涝灾害造成农田受灾面积平均在1300千公顷以上,平均每年农业损失110亿元以上。

  全球气候系统变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最新结果已表明,“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2005年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气候变化在全世界正在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在国内,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力受能源结构、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减排温室气体必将涉及调整能源结构、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开发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改善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模式等,这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问题。对处于尚在工业化初期的安徽来说,同样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与研究的监测网络,将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纳入我省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提高气象预报、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为各级政府实施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是气象工作者的责任。气象部门正在规划建设《中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综合利用工程》等重点项目。工程的推进将不断提高我省气象预警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增强我省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