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倾听参观者:我和气象有个约定

倾听参观者:我和气象有个约定

时间:2007-03-25 09:50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3•23延续上双休日,中国气象大院里总要增添很多陌生或者似曾相识的面孔,响起一些新鲜的笑声。今天也不例外。是休闲,是求知,还是出于好奇?是什么使这么多人欣然“赴约”,人们为什么来,又想了解些什么?我们试着从参观者的回答里略知一二。

  一大早,翟喜奎就陪着爱人从家里赶过来了。作为国家图书馆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的专家,翟喜奎因为业务关系平日多次出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大楼,对气象工作并不陌生,今天坐在气象科技大楼的气候中心展厅里,还是非常认真地听气候专家介绍。他的爱人对记者说:“离得这么近,可是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气象呢,老实说,大楼外观气派让我印象深刻,里面的现代化设施更超出我的想像,我觉得国家对气象工作真的是越来越重视了。”翟喜奎则认为:“我个人认为,气象是属于信息范畴。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重视信息建设的国家是不可想像的。气象有很多新兴的领域,就像我们正在建的数字图书馆。其实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我特意比较了你们的计算机机房,觉得和我们的工作环境规模、大小、格局都很像。”

  一楼的科技展厅里挤满了人,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83名学生刚从北京观象台参观完赶到这里。“真的很有收获。”大气物理专业的硕士生关佳欣说:“你看我手里拿的这些宣传页、画册,多精美!就连我们这些对气象比较了解的,参观完都会有很多新鲜的感觉;我相信非气象领域的,一定会收获更大。”他的同学何晏春表示:“我们平日基本上都是做侧重某个领域研究的,接触面相对单一、比较抽象。今天看了这么多生动的实物,感觉非常直观。这种面对公众的科普形式非常好!”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的大学生王坤说,看了展览,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东西,比如我一直很关注酸雨、耀斑等,原来都是和气象息息相关的。大慧寺第一干休所雷桂兰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年头来气象日参观了,她说,气象展每年都会增添一些新东西,它吸引着我不停地来。

  下午四点,华风影视大楼门口的保卫人员正对意犹未尽的最后一批参观者建议“明天再来”。“本来打算上午来,处里开会来晚了。”华铁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地铁4号线第四总监办的马朝嵩监理一行五人对记者说:“气象条件对建筑施工的要求是很具体的,比如冬季低于5摄氏度就需要防护,5级风就得停止作业了,湿度达到某个程度混凝土就可以不洒水。北京地铁4号线开工三个年头了,我们每天都要记录湿度温度。气象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我们是受益单位,今天到这里来,感觉像老邻居串门。”

  谁说不是呢?3•23,这个美丽的日子,如今,不仅成为气象大院春天的一道独特风景,更使人们与气象关系拉近了,就像街坊一样亲切,像老友一样相知。

  (上图为:参观的群众等待在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室外)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