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南京市面临“旱涝并发”双重考验
5月1日起,我市防汛工作已进入临战状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对汛前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检查,查看了正在进行消险施工的一批险工险段,市防指还向安全度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涉水工程施工单位发出了整改通知书。
投入1.4亿元为420处隐患消险
根据全省防汛会议提供的今年汛期气候预测信息,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强雷暴、雷雨大风、突发暴雨等各种极端性、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增加,汛期长江中游降水偏多,可能发生大洪水,因此今夏我市防汛工作面临旱涝并发、旱涝急转双重考验。
10年前,溧水县石湫镇团结圩大堤防浪墙曾被冲毁卷入湖中,部分地段堤顶被削掉二分之一。去年,团结圩堤防护坡达标工程建设已列入消险计划,1100米长的迎水坡堤顶高程已达13.5米,堤坝平均抬高3.5米,但堤身宽度未达标,眼下正进行填塘固基和修筑挡泥围堰施工,在6月主汛期来临前完成堤坝加固工作。
据了解,针对今年防汛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水利部门超前进行汛前大检查,全市共排查险工险段隐患420处,计划分3年时间投入1.4亿元进行消险。目前,全市已投入3229万元,完成37处隐患消险工作。
6万人防汛队伍组织到位
“5月1日起全体人员已进入临战状态,一个电话立即出发。”在西善桥秦淮新河边,市防汛机动抢险队队长王根荣带记者转了一圈,用于抢险的十余辆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吊机和自卸车整齐停放在场地上,仓库里86台排涝机动水泵和4条冲锋舟整齐排列。王根荣胸有成竹地说,汛期只要发生险情,市区30分钟、郊区1个半小时以内,抢险队就能赶到现场。
据悉,今年我市把防汛抗旱工作重点放在组建专业抢险队伍上,以应对汛期抢险救灾工作。目前,全市已组建1330支共6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同时,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全市共储备防汛木材2105立方米,草包、编织袋、麻袋417万条,块石19万吨,土工布12万平方米。市防指开出6份整改通知书大汛在即,但还是有一些涉水工程安全度汛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昨天,记者驱车来到大校场机场附近的外秦淮河,只见绵延几公里长的河道成了建筑垃圾倾倒场,据水利局有关专家估计,河道内建筑垃圾约有8万方,占据四分之一河道断面,大大降低汛期外秦淮河行洪能力。距此不远处的外秦淮河运粮河至中和桥段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留下的2300米长围堰尚未拆除。
在秦淮河汉中门和江心洲,正在跨汛期施工的汉中门大桥和南京长江隧道右汊大桥工地,河面和江面上搭建的排架十分密集,降低了该段河段和长江夹江堤防防洪能力。为此,市防指已发出6份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清除河道内的行洪障碍,尽快恢复被拆毁的防洪墙,确保全市安全度汛。(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