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芒种时节说健体养生
每年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定为芒种节气,时值公历6月5日或6日。意即有芒的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也是夏播作物播种时节,如晚谷、黍、稷等。由于此时已进入真正的夏季,农作物的收种多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收成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前后我国最主要的气候现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因为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时,故“霉雨”又称之为“梅雨”。梅雨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此时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其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和“尚红”的食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端午节到现在仍然是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到老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芒种时节还有煮梅的习俗。由于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在古代,俗传五月多不祥,有“恶五月”之称。五毒之月百毒业生,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宫、蛤蟆。据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红纸剪成带有这五种毒物的剪纸贴在门窗上,称“五毒符”,可免除各种毒物的侵害。
根据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的气候特点,健身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起居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有助于解除疲劳,利于健康;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中国有句老话,叫“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此外,在这个节气里老年人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心情宜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芒种以后,尽管天气已经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仍不稳定。拿6月来说,东北的沈阳还可出现4℃以下的低温;华北的北京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便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还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故我国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候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收藏起来,以免受凉。
历代的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夏季,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水果,因为水果有寒、热、温、凉、平5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