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提醒公众应增强雷电灾害防范意识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频繁发生雷击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气象专家提醒有关机构和公众充分重视防雷工作。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入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雷电多发地带。据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副主任颜斌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虽处在内陆,由于荒漠、高原、森林面积较大,依然是雷电频发区,平均每年的雷暴期达33.6天,每年造成巨大的损失。
颜斌告诉记者,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基本被“雷区”覆盖,住宅、人畜遭雷击的事件屡有发生。雷击每年还在大兴安岭林区引发山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3年至2006年,内蒙古因雷暴灾害已累计造成37人死亡,45人受伤,财产损失总计超过3790万元,触目惊心。
防雷中心的专家提醒说,雷电灾害如此严重,表明公众的防雷减灾意识依然十分薄弱,这一问题在农牧区尤为突出。此外,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筑工程必须设计防雷设施,并经当地气象部门审核,工程竣工后还必须由气象部门组织对防雷设施进行验收。但检查中却发现,一些地区和建筑单位不重视防雷,有些单位为省钱不按规定给建筑添设防雷设施,或者防雷设计不经气象部门审核就开工或将建筑投入使用,导致严重的防雷隐患。
专家指出防范雷击灾害有诀窍
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雷击事故,气象专家指出,只要小心防范,雷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据内蒙古自治区防雷中心副主任颜斌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雷电多发地带,五六月份气候干燥,空气中积蓄的电荷较多,是雷击多发时段。雷击的破坏力非常大,仅2003年至2006年,内蒙古因雷暴灾害已累计造成37人死亡,45人受伤。因此,防雷减灾工作对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十分重要。
颜斌建议说,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按要求为建筑物安装避雷针等设施,屋顶的天线也应接地,以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此外,公众在发生雷雨天气时,最好待在屋内,关闭门窗和各种电器的电源,不要接打电话。
如果在野外遭遇雷雨天气,应立即寻找庇护场所,如果未找到躲避场所,可选择蹲下的姿势,双脚并拢、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向前弯曲,但应避开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也不要在山顶、楼顶等高点和水域、船上停留,更不能站在电线杆、旗杆等无避雷设施的高大物体附近。
专家指出,铁轨、长金属栏杆及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附近也是危险区域,不应靠近。此外,雷雨天气在开阔地上骑自行车、骑马等也十分危险。如果发现自己的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是要发生雷击了,这时应立即倒地自救。受到雷击的人一般会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进行救护。(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