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猛然发力 南京近期还会有更大降雨
南京降雨量普遍在20毫米以上,已达中雨级别。昨天南京降雨有所减小,但也乌云密布阵雨不断,专家认为,南京近期还会有更大降雨。今年南京的梅雨有点怪,前半程有点“枯”,后半程梅雨仿佛醒过来了,猛然发力,暴雨连连。南京的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江南梅雨正在逐渐变化,“浓缩”在几个段落里,晴雨间隔时间长,暴雨往往很不规律地集中落下,更易形成局部涝灾,这样的梅雨更“可怕”。
今年梅雨仍北多南少
从2000年开始,气象专家就发现江南梅雨慢慢变味了,江苏的梅雨呈现典型的北多南少局面,苏北的降雨往往比苏南的梅雨还要大。眼下梅雨过半,今年似乎仍是这种局面,就江苏全省来看,降水量分布不均,仍呈北多南少的局面。根据资料表明,沿淮、淮北地区以及江苏西南部地区雨量较大,6月19日至7月2日的累计雨量显示,沿淮、淮北绝大部分地区在100至250毫米,超过200毫米的有3个市县,而沿江和苏南大部分地区在50至110毫米。
暴雨来得太诡异
南京入梅后第10天才出现强降水过程。南京观测数据显示,入梅至今已出现了8个雨日,占入梅总天数的67%,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大多以小雨为主。省气象台在梅雨统计中也认为:“今年梅雨期间,江苏晴雨相间的天气较为明显。突如其来的过程性降雨比较多,而且分布也极不均匀。”
今年梅雨最大怪异之处就是暴雨的落点实在太难预测了。南京梅雨前半程,曾发生暴雨三过该市而不入的情况。南京大学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他也挺理解预报员的心情,从云图上看,南京确实明明就要下大雨,但几次都下不下来,今年的梅雨很值得今后总结。专家认为,近两年里,梅雨似乎被“浓缩”了,大雨日虽明显减少,但是强度和威力却丝毫不减当年,大量雨水往往集中在一两天里“爆发”,这种局部暴雨更易形成积涝,对城市威胁也更大。
梅雨期天气晴好很正常
面对枯梅、丰梅的争论,省气象台专家认为宣布入梅是有科学依据的。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树勤介绍说,“梅雨”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古代,长江流域6月中旬到7月初会有一个连续阴雨期,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而此时段又正值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俗称“梅雨”。
而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对“梅雨”也有了科学的定论,即大气环流从春季环流调整到夏季环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梅雨锋,产生多降水过程。同时,江苏对入梅条件也有科学的划分规则。因此,江苏省气象局根据江苏大气环流背景和江苏梅雨标准,于今年6月19日向社会公众发布入梅消息。
至于为何降雨时断时续,专家介绍说,入梅以后并非都是持续阴雨,绝大多数年份会出现降水间断的晴好天气。在梅雨期出现2天以上无雨天气占75%,出现3天以上无雨天气占47%。历史上曾出现的5到7天的无雨天气有4个年份,1982年梅雨期甚至出现了11天的无雨时段。(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