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科学建议 塞外粮川“以秋补夏”迎丰产
连日来,在广袤的河套平原,小麦机收会战正在展开。收割机穿梭于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记者在田间地头还不时看到农民用手机向气象局询问天气预报情况。
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平均每年小麦播种面积在23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粮食16亿公斤,被誉为“塞外粮川”。
7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种粮大户杨军栓在自己的麦田里,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今年种了150亩小麦,单产预计能达到400公斤,收成不错!”
巴彦淖尔市副市长苏远中介绍说,今年,受春季土地潮塌的影响,巴彦淖尔市小麦总播面积190万亩,比去年减少30万亩。虽然春播受了影响,但在种植上增加了技术含量,小麦的良种使用比去年增加了30万公斤,良种率达到99%;小麦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66万亩,比去年增加了30多万亩。另外,今年巴彦淖尔市小麦田间管理到位,浇水适时,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总体来看,今年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已成定局。
巴彦淖尔市气象部门在农事期间实施全程服务,市气象局局长张喜林告诉记者,去年春节过后,市气象部门就组织人员对小麦春播气候进行会商,最终作出“巴彦淖尔地区雨水较常年多30%”的预测。根据气候预测,认为农田在小麦春播时易发生“潮塌”现象,建议缩小小麦播种面积,使用良种和加强科学管理来弥补损失。市农业管理部门按照气象部门建议,说服农民减少了小麦播种面积。
气候预测与实际完全吻合,由于春季降水增多,农田发生潮塌现象,但因巴彦淖尔市指导农民及时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玉米播种面积,“以秋补夏”将使2007年内蒙古河套平原粮食总产保持增长的势头。
在小麦收割的15天内,农民最怕的是降雨,因为正值伏天高温,天一下雨,小麦就要发芽,面粉品质下降,农民收入将受到损失。巴彦淖尔市气象局领导和气象台预报人员这段时间吃住在单位,夜以继日严密监视天气,每天通过各类传媒发布麦收滚动天气预报,为全市麦收保驾护航。据悉,麦收期间天气基本晴好,非常利于麦收。(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