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近海赤潮频发,长三角合作治海成“画饼”?

近海赤潮频发,长三角合作治海成“画饼”?

时间:2007-07-24 10:31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自2002年长三角提出合作治海的理念,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然而,面对持续恶化的海洋环境,长三角合作治海行动却踯躅难行。

  长三角近海海洋环境持续恶化

  6月底,浙南海域暴发了一次大范围赤潮,使一些渔民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据了解,长三角海域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赤潮达20次。海洋污染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

  据年初披露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江浙沪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50470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403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主要污染物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环境保护处处长吴振南告诉记者,陆源排污、滩涂围垦、长江来水量,以及海洋工程建设等是造成长三角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长三角的近海污染不好说加重,但肯定没有减轻。”他说。

  长三角近海环境不断恶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对海洋生态长期肆意的破坏。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入海排污口中超标排污口所占比例为82.4%,江苏省超标排污口所占比例为64.5%,上海市超标排污口所占比例为100%,实施监测的19个入海排污口全部超标。

  长三角近岸生态早已不堪重负。国家海洋局去年对长三角三个生态监控区的监控数据表明,苏北浅滩和长江口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杭州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一区域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全部水域无机氮含量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合作治海踯躅难行

  面对近海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长三角地区也意识到合作治海的必要性。2002年 10月,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牵头,苏浙沪三方海洋主管部门首次就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事宜进行了协商。此后,三方每年都有一些合作治海的动作。

  然而,几年下来,长三角合作治海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近海环境持续恶化。由于长三角各方没有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合作治海也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一个诱人的“画饼”。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说,合作治海难以推进,一方面在于目前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还难以改变,一些地方为了保证本地区GDP的高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人观念落后,总认为海洋自净能力强,污染一下也没事。

  此外,整治近海污染也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所能完成的任务。如近海污染物多数来源于长江,而整治长江需要一些内陆省市的配合。这个近乎无法完成的的任务无疑让人气馁。

  记者在苏南地区采访时,一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为节省治污经费,当地曾打算将境内污水借由浙江境内的污水管网直接排入大海。只是由于浙江方面没有同意,才只好作罢。

  长三角合作治海须下真决心

  一些海洋问题专家指出,针对长江口、杭州湾等具有区域特点的重点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通过区域环境合作机制的实施,才能有效解决海岸、海域和流域间的环境问题。

  专家表示,在整治近海污染问题上需要纠正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盲目乐观的思想,认为海洋自净能力强,污染一下根本不算什么;另一种是消极等待思想,认为整治近海污染任务量太大,下功夫也不一定能见成效,还不如把力气花在整治内河和湖泊的污染上。

  实际上,近海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限制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海洋环境盲目乐观无疑是在自欺欺人,而在整治海洋环境问题上消极等待最终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已试图将合作治海的“画饼”变成现实。苏浙沪三地政府目前已修订完成《长三角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纲要》,正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申请。《上海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陆源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2005年减少15%。并提出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合作。”

  近海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也给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将难以为继。

  许建平说,整治近海污染,需要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调整沿江、沿河和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强化海洋环境执法力度等诸多努力。长三角地区只有在合作治海方面展现出真正的诚意和决心,通力合作,长三角共同拥有一个蓝色的海洋才不会是梦想。(来源:新华网)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