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2006~2007年度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综述

2006~2007年度黄河水量调度工作综述

时间:2007-08-07 08:31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是《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调度年。本年度调度期延长至全年,调度范围扩展至干支流,对调度精度有强制性的要求。面对沿黄大范围出现秋冬春连旱,引黄灌区种植面积居高不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在沿黄有关省(区)及水利枢纽管理单位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下,黄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依靠多项综合措施,保证了各省(区)抗旱用水;实施了首次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足额保证了河道生态及输沙水量;并实现了整个调度期内无预警,调度时段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流量与控制指标误差基本在5%以内,调度精度再创统一调度以来新高;扎实推进了支流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初步建立了支流水量调度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有效处置了渭河和沁河濒临断流的危机,省界和重要入黄断面流量基本在控制范围之内。黄河水量调度迈上了新台阶。

  一、本年度水量调度形势

  1.调度范围扩大,调度时段延长,调度精度在法规层面上有强制要求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8月1日起施行。依照《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要求,黄河水量调度由非汛期扩展至全年,干流调度河段上延至龙羊峡水库,并实施支流水量调度。《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还明确了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的法律地位,对调度精度提出强制要求。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颁布实施,对水量调度方案的编制和执行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方案编制要科学合理,方案执行要严格到位,尤其是支流水资源调度管理属于开创性工作,难度更大。

  2.来水偏枯,大范围出现严重旱情

  本年度,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合计来水308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7%。其中,汛期偏少42%,非汛期偏少29%。全河用水高峰重叠的4月至5月合计来水仅30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少53%,为统一调度8年来最小。

  2006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黄河流域降水稀少,沿黄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秋冬春连旱。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底,山东沿黄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1.6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十分之七,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全省农田受旱面积达到1152万亩。甘肃省中东部地区2007年3月中旬至5月底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分之一左右,5月底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270万亩。宁夏、内蒙古两区大部分地区2007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07年4月至6月上旬,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河南沿黄地区也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春旱。

  3.灌溉面积居高不下,干流用水总量控制及保证输沙用水难度大

  受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影响,近几年沿黄各省(区)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今年沿黄省(区)种植面积达1.25亿亩,较分配水量最多的2006年又增加600余万亩。灌溉面积居高不下,加之来水偏少、旱情较重,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干流用水总量控制及保证输沙用水难度很大。

  4.支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管理基础薄弱

  黄河不少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加之缺乏有效管理,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按照《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要求,本年度先期对9条重要支流分别实施了计划用水和水量调度管理,对渭河、沁河实行月调度。由于支流水资源利用矛盾突出,缺乏工程措施,加之水量调度的管理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水文资料实时性差,共享程度低,调度管理推进任务艰巨。

  5.引黄济淀生态调水过程复杂,精度要求高

  为改善白洋淀地区生态环境,保障淀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水利部、国家防办组织实施了首次跨流域引黄济淀应急生态调水。本次调水分两个阶段:前期同时向衡水湖、大浪淀和白洋淀供水,衡水湖和大浪淀补水结束后,后期为白洋淀继续补水。由于引黄济淀输水线路长,沿程过流能力变化大,加之调度过程中要求的流量变幅大,对调度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次引黄入淀还跨越凌期,调水后期又值沿线冬灌用水高峰,需要协调引黄济淀与防凌、冬灌用水以及引黄济青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调度后期对沿线山东段引水监管难度很大。

  二、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推动黄河水量调度再上新台阶

  1.加强沟通协商,促请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今年黄河水量调度过程中面临3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是上游4月至6月上旬来水枯,协调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补水和上游省(区)用水要求困难;二是下游特别是山东河段秋冬春连旱,同时保证抗旱用水和保证输沙用水困难大;三是支流水量调度管理体制和机制滞后。为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优化调度过程,提高调度方案的科学性,保证调度精度,建设支流调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黄委先后召开了干流下游河段、上游河段和沁河、渭河水量调度协商会议,和谐地化解了水量调度关键期的主要矛盾。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明确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黄河干支流水量调度中的权限和法律责任,黄委积极敦促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本年度水量调度计划颁布后,宁夏、内蒙古两区首次将年度分水指标细化到各地市和重要引水口;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小流量应急处置规定;陕西省制定了《渭河水量调度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分配到渭河上的用水指标细化到地市和重要灌区,同时制定了重要断面流量指标;河南省部署了黄河流域干流、支流引水情况和取水许可调查工作,建立了沁河水量调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各水利枢纽管理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克服困难,平衡发电计划,做到电调服从水调,确保严格按照方案指标控制下泄流量。

  2.加强实时调度,保证了引黄济淀和灌溉高峰期用水

  针对本年度黄河来水偏枯和旱情严重的不利形势,黄委密切跟踪水情、雨情、墒情、旱情和短期天气预报,加强实时调度,提高调度精细水平。

  引黄济淀期间,在大河小流量条件下,协调好各类用水矛盾非常困难。黄委滚动分析凌情、水情和沿程用水需求,加强与河北省水利厅及山东沿线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跟踪水流演进情况及渠道凌情,科学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加强取水控制和督查工作。引黄济淀后期仅向白洋淀补水,受入淀口过流能力限制,对位山闸平稳取水要求更高。黄委通过加强位山闸上游河段取水控制,动态调控位山闸闸门开启高度,保证了长距离安全、平稳输水。据统计,引黄济淀后期共调整位山闸开启高度78次。2007年2月中下旬输水线路山东段用水量较大,为保障引黄济淀用水,黄委在春节期间仍坚持督察,圆满完成了首次引黄济淀生态调水任务。

  本年度,黄河下游水量调度过程中应用了5个墒情点的信息,根据墒情变化,提前实施了春灌调度。黄河上游各省(区)本年度普遍调整了种植结构,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秋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黄委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及用水需求变化,优化了宁夏、内蒙古两区的配水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灌溉高峰期的用水需求。

  调水调沙期间,引水控制精度对重要断面流量能否达到调控指标,取得预期冲刷效果至关重要。黄委强化了用水订单管理,每日严格审核并滚动批复未来5日引水订单。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平均引水流量仅较批准订单偏多1%。

  3.加强用水监管,干流水量调度方案执行精度显著提高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要求,黄委制定了严格的方案执行标准。要求重要水库出库控制断面日均流量变幅不得超过旬控制指标的±5%;省(区)界控制断面日均下泄流量不得低于旬控制指标的10%,月、旬平均下泄流量不得低于控制指标的5%。

  在水调关键期加强了用水动态监管,利用开发的黄河上游、下游枯水演进模型每日滚动分析未来10天左右各断面流量,提前防范省界断面流量不达标现象,力争杜绝小流量突发事件发生。

  由于措施有效,监管到位,干流水量调度方案执行力度显著提高。本年度黄河干流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9省(区)合计耗水量为183.56亿立方米。其中,非汛期合计耗水115.67亿立方米,较年度计划少6.91亿立方米,各省(区)耗水量也基本均不超分配指标;小浪底水库预留水量与年初预估基本一致,输沙水量得到全额满足;下河沿、石嘴山、头道拐、潼关、高村、利津等省(区)界或重要控制断面流量精度均在控制范围之内。干流调度精度为统一调度以来最高。

  4.全力推进支流水量调度并取得明显成效

  对施行用水计划管理的湟水、洮河、清水河、大黑河、汾河、伊洛河、大汶河7条支流,加强用水统计和用水规律分析;对施行非汛期月调度的渭河和沁河,加强协商沟通和监督管理。继2006年与两条支流涉及的5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两次协商的基础上,今年对渭河、沁河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进行了详细调研,与两条支流涉及的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枢纽和灌区管理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协商沟通,认真研究了支流水量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确定和颁布了加强两条支流水量调度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健全水量调度管理机制、建立水量调度工作程序、加强用水计量统计、细化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建立枯水期用水分配机制、加强水库调度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在水量调度关键期,对两条支流进行了多次现场督察,有效处理了沁河4月中旬和5月中旬及渭河6月中旬等多次断流危机。

  两条支流调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关省(区)逐步重视了支流水量调度,部分省(区)初步建立了支流水量调度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渭河、沁河调度区域耗水量均未超过计划指标,两条支流上的8个省界及控制断面月流量达标率在60%以上,小流量出现频率没有超过年度计划控制指标。

  5.汛期用水计划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统一调度前7年,由于汛期用水不控制,部分省(区)超计划用水较多,在非汛期仅对汛期超用水量进行小比例扣减,导致年度总量控制难度增大,部分省(区)耗水量超计划较多。

  根据《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要求,黄委自2006年9月开始发布汛期水量调度方案,对汛期用水进行计划管理,有效控制了各省(区)汛期耗水量。仅宁夏、内蒙古两区汛期耗水分别较2006年减少6.08亿立方米和1.93亿立方米。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由于《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的法规支撑,今年黄河水量调度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当前黄河水量调度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是黄河上中游重要取水口尚未有效监测,用水统计主要依靠地方汇总报送,精度和时效难以适应调度管理的需要,需要继续推动黄河水量调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二是支流调度管理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水情信息共享协调难度较大,下一调度年将着力解决;三是沿黄省(区)连年扩大种植面积,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需要向沿黄地区加强沟通和宣传,引导各省(区)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种植规模,改善种植结构,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