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面对雨灾频发,我们该反思什么

面对雨灾频发,我们该反思什么

时间:2007-08-17 09:04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近一段时期,济南、重庆、郑州等城市接连遭受暴雨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是今年,也不仅是这几个城市,这样的现象近年来在许多城市都曾有过。人们不禁要问: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什么一场暴雨就能使城市陷入暂时性休克?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如此脆弱?痛定思痛,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认真总结教训,避免这种灾难再次上演。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一些城市管理者“重地面,轻地下”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有些城市在建设中只注重地面上的建筑,对于地下的基础设施部分,却往往不予以重视。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最根本的还是管理者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会导致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旦像暴雨这样的灾害或者突发事件袭来,这些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就会给整个城市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其次需要反思的是一些城市的应急管理体制。面对自然灾害,有些地方往往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主管部门认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像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而实际上,他们拥有庞大的救援队伍,如城市急救、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和城市危险品救援等。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力量分属各个行业,条块分割,力量分散,无合力而言。所以,建立一个协调联动的城市综合减灾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一些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也需要反思。面对雨灾,城市政府能做的事情很多,如动用媒介向市民发布实时通报和预警、临时征用通讯交通设备、组织志愿者在事件发生时进入一线指挥和救助等。然而,有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在面对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时准备不足,应对能力不够,往往是仓促上阵。

  另外,我国城市防洪设施标准较低,也是应该反思的问题之一。据了解,法国巴黎的排水系统建于17世纪,当时就是按百年一遇的标准建造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英国伦敦的防洪设施则是按照千年一遇的标准建造,而我国城市防洪设施标准普遍偏低,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产生“肠梗阻”,甚至演变为一场雨灾。

  值得反思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我们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从自然灾害中吸取教训,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关于防灾减灾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把我们的城市真正建设好、守护好。(来源:中国建设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