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论坛上气候变化受空前关注
“气候变化已在不经意间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要开展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广泛科技合作,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8月22日,在第九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上,青海省气象局研究员陈晓光在题为《气候变化对青海资源工业的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报告关于气候变化的大量数据及背景材料使很多与会专家学者、领导深受感触,很多专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抓拍报告课件上的有关资料。
陈晓光研究员指出,1961-2006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率为每10年0.33度;而全年年降水量呈现出微弱的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1.0毫米。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气象灾害增多,导致了冰川退化、湖泊水位下降、河流流量减少、湿地萎缩等一系列水资源减少现象,同时,也导致了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另外,气候变化对建筑业、道路交通、工业发展、电力以及旅游业也造成了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陈晓光建议,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纳入青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各个部门、相关领域的专业规划和行动计划。同时,在全社会开展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体现青海特点的政策研究;开展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广泛科技合作;把人工增雨作为增加水资源、恢复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战略性目标,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参加会议的四川省科协一名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之前,他只是从媒体上对气候变化有点简单了解,但从来没有想到,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这么突出。他说:“我们要呼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青海省经委副主任马四海指出,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各部门一定要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发展青海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生态产业、绿色产业。
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与西部省(市、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为期5天的第九届西部科技论坛于8月21日在青海省召开,300余名省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数名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了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 (来源: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