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处地震活跃带 动物园130种动物可预报
记者10日从广州市地震局、地震监测站了解到,广州虽然地处地震活跃带,但近年来一直没有明显的地震预兆,而且有关部门在防减灾方面从未松懈。
据介绍,目前广州已设立荔湾西塱观赏鱼养殖基地、白云区良田鸽场、广州大学矿泉水厂和广州动物园等4个面向社会的群测群防观测站,其中动物园是最大、动物种类最齐全的地震观察基地。此外还建有专业的地震观测台站,和陈家祠广场、东风公园等临时避难场所,今后还将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系统的建设。
去年曾发现动物异常个案
2006年11月,广州市地震办公室在广州动物园挂牌成立地震宏观观测站,将监控园内动物的震前异常行为作为群测群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后,动物园成立了地震观测工作组,在园内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中设定了7个观测点,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定期向市地震办汇报。记者10日从动物园地震宏观观测站了解到,除了去年12月台湾以南海域发生地震前,站内有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之外,至今也没有监测到异常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2月26日清晨,当工作人员打开办公室内的一扇窗户时,忽然发现树上趴着一只树蛙。按照常规,12月应是树蛙冬眠的季节,这一异常情况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尽快测量了温度、湿度、气压等指标后,向领导汇报。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也发现,平时一向胃口不错的乌龟,当天一直把头缩在壳里不肯吃饭。动物园将此事口头汇报到市地震办,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因为只是个案,所以并不能以此作为预测地震的依据。
动物异常反应可能是地震先兆
广州动物园科技科科长王兴金介绍,根据国内外的震例,已经发现130种动物在地震前可表现出异常反应,其中日常生活中易见的有几十种,主要是鱼类的鲤、鲫、鲢、泥鳅,两栖类的青蛙,爬行类的蛇,鸟类的鸡、鸭、鹅、鹦鹉,哺乳类的牛、马、羊、猪、狗、骡、驴、老鼠等。
王兴金举例说,如果在晴朗多风的季节,鱼塘内的水没有被污染,也不严重缺氧与缺饵料,但各类鱼却出现大规模浮头、跳跃、蹦岸,甚至大量死亡时,这时要特别注意可能有大地震到来。另外,无论是鱼塘、水库,还是江河湖海中,如果鱼容易上钩进网,捕鱼量大大增加,甚至在海中平时不容易捕捞到的深水鱼也被捕捞到,也可能是地震宏观异常。大群老鼠旁若无人地在白天活动,惊慌失措地成群搬家,甚至把小鼠搬到有人的住室或者床上等,多为地震宏观异常。
王兴金强调,动物异常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改变、生存条件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状态变化等有关,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因此还需要地震部门作统一分析。
广州有三大断裂
据了解,广州动物园内圈养的动物共有5000多头(只),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有,目前动物园已对水禽湖的鸟、孔雀、火烈鸟、蛙和蛇等设立了7个重点观测站,每天由饲养员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定期报送市地震办。
广州是否会发生地震?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梁干此前曾对记者表示,和我国其他多震区相比,广东的地震不算多,但由于其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建国以来也发生了多次地震。而且仅广州就有三大断裂:广从断裂、珠江口断裂、瘦狗岭断裂。地震部门正对三大断裂进行勘测,从而摸清准确位置并研究活动规律。
王兴金也表示,广州地区每年都会有数次地震,但都是4级以下的,动物一般也没有明显异常,人们更加难以察觉。他说:“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如何防震减灾。”因此,动物园将来还会开展动物与地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将防震减灾知识、动物与地震预警关系等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到科普教育工作中。(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