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防旱有高招 水库建在天空中
江西省正在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遇到干旱,直接从空中水库调水;发生森林火灾,可以利用空中水库呼风唤雨来对付……
建空中水库越来越迫切
眼下,开发空中水库已颇有紧迫感。尽管在地上,江西水资源总量为141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谓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天上,江西还有9000多亿立方米的丰富空中水汽资源。
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人影办)常务副主任吴万友说,迫使加紧开发空中水库的原因,是江西发展的巨大需求,水资源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人们对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夏季城市降温、重大社会活动人工消雨等,都离不开人工影响天气。
其实,空中水库在防灾减灾等各方面更将大显身手。
在吴万友看来,空中水库至少有三方面的社会效益。一是农业抗旱减灾,全省农、林、牧、渔、畜、农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需用水量,每年约120亿立方米,需要水利工程和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来解决;二是增加水库蓄水、满足水力发电,需要开发云水资源,江西是水电大省,全省水电装机容量230万千瓦,近年来全省大、中型水库的入库总量严重不足,时常造成水力发电不足或停发电;三是森林防火灭火方面的需求,江西是林业大省,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共有7个月的高火险期,而人工增雨是降低森林火情的有效手段。
如何有效向空中要水
在2005年以前,开发利用空中水汽资源还不到总量的千分之五,该如何有效地建好空中水库,向天取水?
“拟建的完整的空中水库,包括以一个准确、及时的空中云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为基础,以科学、快速的作业决策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地面火箭、高炮和飞机相结合的立体化作业手段为重点的开发利用系统。”吴万友说。
将建5个空中水库基地
为此,全省将建立5个基地,即江西省飞机增雨作业基地(南昌基地)、赣中、赣北、赣南、赣抚共5个作业基地。这些基地将会如何受益?省人影办对此给出了答案。
赣中吉泰盆地是江西粮食主产区,重要的商品基地,但又是气象灾害频发地,十年九旱。在此将建成集增雨抗旱、森林防灭火和防雹减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地。
赣北是江西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产区,柘林水库是省内大型水库之一,庐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拟建赣北水库蓄水、经济作物产区抗旱及森林防灭火型作业基地。
赣南地区建有多家水力发电厂,赣南脐橙是赣南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是江西规划发展的10大主导农业产品,将建设一座赣南脐橙果业抗旱与水库蓄水型作业基地。
赣抚地区素有江西粮仓之称,目前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黄栀子生产基地、南丰蜜橘生产基地。拟建赣抚平原灌溉型水利工程蓄水及赣东经济作物产区抗旱型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业基地十分必要。
工程总投资约8087万元
根据江西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总投资估算需8087万元,由中国气象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工程完全建成以后,每年需要业务运行维持经费约210万元,但空中水库对社会的回报更是巨大。“若把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与获得效益相比,其投入产出比可达1∶60。”吴万友说。
空中水库已逐渐产生作用
虽然今年赣地遭遇了大旱,但人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与往常大旱之年的不同,今年一场又一场的“及时雨”缓解了紧张的旱情,仍然令人们记忆犹新,其中空中水库的标准化移动作业建设功不可没。
吴万友说,标准化移动作业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目前,除了基地的市县以外,在全省其他7个设区市、54个县(市、区)都能够进行标准化移动作业,配备了作业车、火箭发射装置、移动人影作业技术支撑系统,每个市、县、区建设了1个标准化移动作业分队,“各地都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实施人工增雨”。(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