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考验城市建设
罗莎袭击浙江,带来暴雨如注,这个中国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地区,经受了一次气象灾害的考验,也在警示着城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城市化,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这次“罗莎”的袭击,一下子暴露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软肋,那就是,地面之上的光鲜,难以弥补地面之下的问题。在杭州,这颗长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之中的明珠,在“罗莎”袭击中,不少路段被严重水淹,有些还是近年来小区云集,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的“高端居住区”;在宁波、温州、台州等地,也有不少城市的道路经受着排水的考验。
近年,中国的不少城市,都曾在暴雨中面临这一考验。前不久,济南暴雨成灾,就暴露出城市排水建设的很多问题。事实上,我国不少城市排水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的需要,一旦遇到灾害天气,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欧美一些国家,几百年前的地下管网至今还在有效使用中。我们经常会在电影中看到,人们在城市的地下管道中跑来跑去。反观我国,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平时可能只体现在“小孩掉进窨井中淹死”的事件上,到灾害天气发生的时候,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悲剧。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杭州等城市大力开展“背街小巷”的改造,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相信在这次“罗莎”台风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和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相比,和城市地面建筑的不断推陈出新相比,和地价、房价不断的惊人涨幅相比,不少城市“地面之下”的“里子工程”建设还是不够的。
地面之上的建筑更新不容易,地面之下的管网建设更应做成百年大计。随着地球变暖,灾害天气频率增高,能够在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居住的城市,都能经受住台风等各种灾害的考验,这才是城市建设见“真功夫”之处,也是一个城市真正体现竞争力的地方。(来源: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