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上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正式扩容

上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正式扩容

时间:2007-11-03 09:25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上海市气象局11月1日宣布,申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正式由11种扩容为15种。臭氧预警信号正式上岗;霾、霜冻、干旱等3类预警信号,也加入此列;原“低温、雷雨大风、雪灾”等3类预警信号分别修订为“寒潮、雷电、暴雪”。

  新版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在中国气象局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本市气象特点而二度改版的,不仅在标识上增加了中文说明,而且在预警种类、标准和防御指引的设置上有增有改,一切都是为了方便市民。

  (一)臭氧

  臭氧预警信号共分二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如果未来4小时内可能出现小时平均浓度大于100PPB的臭氧,或已经出现小时浓度大于100PPB的臭氧且可能持续,就发布黄色预警;而当这一浓度超过120PPB时则发布红色预警。气象部门建议市民,收到臭氧预警后,适当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和户外活动,尤其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市民则要注意减少外出。气象部门同时会建议交通部门实行交通管制,减少车流。

  臭氧是一种二次污染性气体,不是由自然界直接生成的,而是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如光照)下发生反应后生成的。它对地球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过滤紫外线、杀死细菌;另一方面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过量吸入人体后,在肺泡中发生氧化反应,加速人体器官的老化,令人衰老甚至患病。过高浓度的臭氧还将破坏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可使橡胶开裂,降低农作物产量,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欧美国家如今都较重视空气中的臭氧浓度污染,制定了臭氧污染等级标准,我国目前也制定了相关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上海的臭氧浓度不算高,有个别天数达到污染级别。经过一年观测,目前上海臭氧浓度在50ppb至60ppb,而美国一般在90ppb至100ppb。据上海空气中臭氧浓度观测资料,从2005年6月到2007年6月间,市区内臭氧浓度超过(含)100ppb/小时-120ppb/小时的有12天;超过120ppb/小时的有3天。

  目前上海的臭氧监测水平已与国际接轨。徐汇、金山、崇明、浦东、宝山和青浦6个臭氧检测点,作为代表即时监控全市的臭氧浓度:在线臭氧分析仪的采样探头在楼顶采集空气,通过软管导入分析池中,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臭氧浓度。

  (二)霾、霜冻、干旱

  霾、霜冻、干旱预警信号在上海的发布频率虽然较高温、大风、暴雨等“热门”预警信号低很多,但也已成为气象生活必备的提醒,所以此次也被收入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

  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发布黄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则发布橙色预警。

  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 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已经降到零下 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发布霜冻黄色预警信号;而最低温度将要或已经降到 5℃以下,则发布霜冻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即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发布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即气象干旱为20年以上一遇),或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则发布橙色预警信号。

  (三)寒潮、雷电、暴雪

  除了将原“低温、雷雨大风、雪灾”等3类预警信号分别修订为“寒潮、雷电、暴雪”,气象部门还调整了部分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以暴雨预警信号为例,新增了“当1小时内降雨量将达 3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 35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的发布标准。据介绍,原因在于上海目前的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在 36毫米/小时左右,出现短时强暴雨也可能出现积水。如今年 8月5日杨浦区就曾出现100多毫米的降水,导致五角场地区积水严重。(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