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德”重创孟加拉国原因分析 我国应防范类似灾害
一、“锡德”重创孟加拉国原因分析:
超级气旋风暴(相当于超强台风)“锡德”给孟加拉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风暴凶猛、地理环境抗风暴灾害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低是造成灾害的重要原因。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上,超过85%的国土为冲积平原,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易受风暴侵袭。每次灾难都给该国造成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其中除了风暴凶猛、地理环境抗风暴灾害能力差之外,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低也是重要原因。如孟加拉国南部海岸居民人口约1000万,但当地避难设施只能容纳约50万人。今年7至9月,洪水灾害也造成该国1000多人丧生。
当地多次遭热带风暴袭击,造成重大伤亡。1970年该国遭遇的最严重一次风暴曾导致50万人死亡。1991年的强热带风暴也造成14万多人丧生(死亡人数来自于人民网)。
二、我国应注意防范类似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自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台风风暴潮约7.7次,温带(气旋)风暴潮6.7次。台风风暴潮主要集中在7-10月,特别是8月和9月;温带气旋和寒潮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即11-4月。
在亚洲,我国是最易遭受温带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中由寒潮大风、爆发性温带气旋引发的温带风暴潮强度大、致灾重。渤海、黄海中北部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大风和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袭击,造成很多地方特别是渤海湾、莱州湾等沿海地区受淹,人民生命及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例如:
1964年4月5-6日,强黄海气旋引发的特大温带风暴潮袭击了渤海西南部沿岸,造成山东省770万公顷农田被海水侵淹,10万人受灾,148人死亡。
1969年4月23日,强温带气旋引发的特大温带风暴潮袭击了山东莱州湾沿岸,造成20万人受灾,死亡5人;被淹陆地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海水淹浸陆地最深处达40公里。
1987年11月26-27日,温带风暴潮袭击了山东莱州湾沿岸,山东寿光、昌邑等地被淹盐田面积达0.3万公顷,损失食盐2000吨;冲毁防潮堤65公里,沉没和损坏船只41艘。
2007年3月2日至5日,受寒潮大风、爆发性温带气旋以及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辽、吉、黑、鲁等地出现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风雪(雨)天气。渤海、黄海、东海出现了8-9级、阵风11-12级的大风,渤海湾、莱州湾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遭受了近38年来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灾害,威海、烟台、潍坊等地瞬时风力达到13级,山东烟台港、莱州港、潍坊港最高潮位均达到或超过警戒高度。海洋渔业、养殖业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损失,山东省因风暴潮灾害死亡3人、7人失踪。
我国沿海地区除防范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外,环渤海及黄海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冬春季温带气旋及寒潮风暴潮。特别是在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下,更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