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紫云观:
基本概况 新会的紫云观是广东省较大规模的道教宫观,坐落于新会圭峰山石涧郊野公园的凤山脚下,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紫云观依山傍水,左青龙(紫云路)自南向北环绕而过,右白虎(石涧水库)自北向南潺潺流淌,形成“聚宝盆”之势,是仙家修行福址。
紫云观是新会市荣誉市民、香港著名实业家谭兆先生生前以“谭兆慈善基金”的名义,捐资3500多万元,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设计,仿照道教传统,依照明清建筑风格兴建而成。主体布局由山门、甲子殿、吕祖殿、会仙桥、灵官殿、玉皇殿、后殿、钟楼、鼓楼、观音殿、走廊等10多座建筑物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生活区有乾道房、坤道房、会议厅、餐厅等。紫云观碧拱飞檐、雕梁画栋、做工精细。远望这座仿古建筑群,流光溢彩,气势非凡。门前有6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室外的地面砌花岗岩石,绿树红花点缀其间。进入山门后,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中间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砌的会仙桥。各建筑物的梁柱和走廊间绘制了许多花鸟、山水、人物图画,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品味。宫观内各殿堂安坐的神像有灵官护法、玉皇大帝、三清道祖、吕洞宾仙师、黄大仙、斗姆、六十太岁、关圣帝君、北帝、李涵虚祖师、观音大士、天后、龙母等九十多尊。神像雕塑,道骨清相,神态逼真,形象慈祥、威严、端庄。历史沿革 唐宋以降,古冈州即新会,在象山上有一紫云洞,就是道教一直承传和布教活动的地方,据《新会县志》记载,在清代岭南道教兴隆,民间信仰广泛,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道人在紫云洞内奉祀吕洞宾祖师,在当地传说吕祖为百姓消灾造福非常灵验,因此紫云洞香火鼎盛,美名远播。到民国期间,仅有道士梁荣(俗称字纸荣)在会城紫云洞守祠, 没有道坛设置。[2]该庙后来被毁与战火。上世纪90年代,信众倡议重建紫云洞,经热心人士与政府有关部门计划重建该庙,后由香港“谭兆慈善基金”捐款三千余万元,易地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建,并正名为紫云观。经1996年奠基,1998年动工,主体工程历于2001年6月完成,并于2002年6月26日神象开光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