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南瑶族:
基本概况 连南瑶族自治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连南县境东西最宽47.5公里,南北长73.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305.929平方公里(其中瑶区面积1153.929平方公里,占88%;汉区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占12%),折合195.889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47.9187万亩,占78.02%;农业用地10.2493万亩,占5.4%;牧地17.9424万亩,占9.46%;塘库水面1.5166万亩,占0.8%;城镇、村庄、道路、厂矿用地4.0480万亩,占2.14%;裸露石头山7.9250万亩,占4.18%。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座,最高峰为金坑镇的大雾山,海拔1659米。气候条件 连南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气候温和怡人,总降水量1660.5毫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与平地之间温差达4--5°C。连南县的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过渡快,春季阴冷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俯瞰连南县城爽风清,冬季寒冷干燥。行政区划 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历史沿革 连南瑶族自治县,秦朝属长沙郡,汉朝属桂阳郡,三国、晋朝并入属始兴郡,南北朝归阳山郡,隋朝属熙平郡,唐朝、宋朝属连州。元代改州为路,归连州路,明代因之。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设理瑶同知,直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设瑶务处,管辖瑶族聚居区。民国16年,设立连阳化瑶局,隶属广东省政府。民国24年改安化管理局,民国35年,撤安化管理局置连南县,连南之名于兹第一次出现。
建国后,于1950年5月16日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府驻三江镇,辖瑶区。1953年1月25日连山、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把原连县的三江地区和阳山的寨岗地区(含今寨南镇)划入自治区版图。1954年3月,原连山辖地划出,恢复连山县建置。1955年6月,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12月,又与连县、连山、阳山县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县府设在连州镇。1960年10月,阳山县划出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为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连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置,属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地、市合并后,由韶关市辖。1988年1月划入清远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