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戴兴寺:
历史沿革 戴兴寺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原为延绥镇总兵戴钦家宅,后台为寺,请洪济寺僧人佛济主持,
戴兴寺始称为裁兴寺。十三年(1518)明武宗巡边抵榆,纳戴钦之女,赐戴钦尚方宝剑,挂征西将军印,戴氏声威显赫一时。戴兴寺历经明天启、清康熙、光绪、宣统多次维修。民国19年(1930)寺僧与地方名人倡办“私立戴兴寺小学”为贫寒子弟供书施教。1982年7月,该寺公布为榆林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戴兴寺”木匠悬于寺木门额。寺庙建筑 戴兴寺戴兴寺依地形高低就势,分上下两大院,据悉有殿宇50多间。其下院可分南、北、中三个小院落。大槐树北即北小院,该处北殿祀24臂金身观音,东西墙彩绘十八罗汉,神态各异,着色鲜明。东殿供奉弥勤佛,这尊500多年的弥勒佛泥塑造像在“文革”中被信众用砖砌护在洞内,逃过劫难。该院南墙有弥足珍贵的砖雕壁画和联语,长约8米,惜被刀斧损毁。中小院东殿是念经堂,供释迦佛。殿前檐下有光绪、宣统年间住持僧行振所立“僧会司”巨匾及僧八名士悬挂的数方木匾。内有崇祯年间的“急周同道”、康熙年间的“德风远布”道光年间的“永锡祚胤”匾额。中小院北房是待客室,其顶部建“暮鼓”阁,南房是地区佛教协会,其顶部建“晨钟”阁。其后进入南小院“禅居”处,小院西墙边有三株“夫妻母子木瓜”树,可谓奇异。夫妻树由地表分为两株,高约9米,树龄约500年左右,妻树居中,粗可盈抱,夫树居南,稍细。妻树北1米处有一株高两米的幼树,僧人说是从中间这株母树的地下根所生蘖枝,犹如母子。戴兴寺上院西边是坐东向西的五佛殿。五佛殿重檐回廊、五楹三十六柱砖木结构,殿内危坐圣坛的是以中央佛毗庐遮那佛为首的五方佛,法相庄严,金碧辉煌。南北墙用工笔彩绘40多幅佛像。五佛殿门上悬挂有清康熙年间榆林名书法家陈璋书写的“梵林公艺”、“仁让超厚”等匾额。戴兴寺这十多方明清碑石、木匾可谓珍贵文物。五佛殿北耳殿祀孔雀明王、眼光菩萨,南耳殿原塑有戴钦像,现主祀准提菩萨。站在五佛殿前凭栏西望,远处的黑山如水墨画,近处的楼宇房舍参差错落,引入神往,一时恍若出世,胸襟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