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基本省情省名由来 江苏省版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而今,江苏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自1978年以来,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6%,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着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GDP总量。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清代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名称是在清康熙时组建江苏省时取区域南部两个府即江宁府(今南京市)之“江”字和苏州府之“苏”字合成省名。江苏省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就很形象的诠释了江苏的含义,“苏”由草、水、鱼、禾四字组成,象征着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历史文化 中原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淮河流域的徐国史和长江流域的吴国史,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上古史,徐文化、吴文化和徐吴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古文化。 这里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江苏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太湖附近以及徐州和洪泽湖附近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 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南北交往要冲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都会和文化中心,南京、苏州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丝织、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苏州的丝织业,更是享有世界盛誉。人文荟萃 美丽夕阳下的南京天际线江苏“文物渊薮”素享“人文荟萃”的佳誉。自古以来,江苏籍以及在江苏活动的名人众多,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吴伟业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张僧繇、龚开、米芾、黄公望、沈周、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吴历、王石谷,书法家张旭、孙过庭、文征明、祝允明,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三言”的作者冯梦龙,剧作家梁辰鱼、李玉,以及朱自清、柳亚子、叶圣陶、钱钟书、周瘦鹃,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金曾豪、何建明;当代诗人和编辑家丁芒、叶千华;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吴大澄、吴湖帆、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费新我、肖娴、程大利、亚明、宋文治、言恭达、黄学江、汤永、徐培晨、刘继青、周矩敏、杨明义等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还有音乐家马可、麦新、刘天华、阿炳;以刘邦、项羽、萧何、韩信、彭越、陆逊、张昭、范仲淹、朱纨等一批历史名人妇孺皆知。建省建置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原江南省析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两江总督驻南京,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江苏巡抚衙门设在苏州,苏州为省会,直至1912年。1983年起江苏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现设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26个县级市,24个县以及55个市辖区。经济实力 现代繁华、高楼林立的无锡江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10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40903 亿元,总量在广东之后,位居大陆第二;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名列全国各省区(不包含直辖市)第一。
江苏对外开放日益扩大。2007年进出口总额3182.3亿美元,增长24.1%;其中出口1849.5亿美元,增长28%。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长52.4%。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3家,投资额5404.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额20.9亿美元,营业额19.8亿美元。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遍布全省,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对外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省情总括 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1%。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