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
无锡博物院简介基本概况 无锡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由原无锡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位于无锡城市客厅——太湖广场,建筑面积71000平方米,分地下二层,地面五层,建设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是无锡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化全钢架结构,造型厚重,兼具吴地的水文化灵性,体现了“水光石色”的设计理念,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设计简介 根据“全国一流,江苏领先、无锡标志”的建设目标,遵循“以人为本,观众至上”的设计理念,统一布局,形成“文博历史、科技之光、影视教育、专题特色”四大板块,23个常设展览,并建成了目前全国唯一陈列徐悲鸿真迹的徐悲鸿纪念馆分馆、全国最大的展示集成电路的科普体验馆以及国内首创的虚拟西方艺术馆,反映了无锡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了无锡城市独特的个性魅力。同时,还按照国家数字化博物馆的要求,建设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文物管理展示系统,同时还建有世界先进的特效影视剧场(球幕、4D、动感影院)和五种语言同声翻译的学术报告厅,是一座集教育引导、观赏娱乐、参与互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聘请客座研究员简历1. 王铭嘉 无锡市人民银行退休干部,著名钱币专家和收藏家。曾组建无锡市钱币学会,成立钱币陈列室,组织过多次大型钱币展览,为钱币鉴定研究做了大量工作。2. 王赓唐 原无锡历史学会会长,是我市著名的思想史、学术史、东林党史、地方史研究专家,学术成果丰富,入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有关学术论文多次获江苏省和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知半斋文集》、《徐寿、徐建寅传论》、《荣氏家族的经营文化》等多种。3. 朱文杰 <h2>东林书院研究员</h2>,长期从事东林书院、东林党史、宋明学术史方面的研究,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已出版有关专著数部和发表论文多篇。4. 吕锡生 原无锡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选和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太湖史研究所所长,主要著述有《三史斋文集》,并任《徐霞客家传》、《历史认识的理论和方法》主编,《中国大运河史》、《中国太湖史》执行编委,已发表论文百余篇。5. 沈映冬 台湾无锡籍学者,台北无锡同乡会监事,曾长期从事孔子《论语》的研究和讲学,早年辑有《孔子的生平》一书,近年的学术专著有《石鼓奇缘》、《于右任寻碑记》、《倪云林隐迹记》等三种,且屡屡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促进无锡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6. 陈文源 原江南大学教授,省经济史学会理事,曾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和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著6部,80年后开展无锡荣氏兄弟的专选研究,成果突出。近期在荣毅仁先生的认可和支持下,正系统整理出版有关荣德生先生和荣氏企业的史料,计划出版6部史料集,其中《乐农自订行年记事》已发行,《荣德生文集》已基本完稿,其余几部正在选编中。7. 高燮初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以后,创建吴文化公园,现任吴文化公园管委会主任,吴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且受聘为苏大、华师大、北师大等校兼职教授,省社科院吴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是96年、97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国际卓越功勋名人,亚洲分部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吴地文化和吴文化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500余万字的《吴文化艺术丛书》等专著,曾多次荣获省史学会、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 浦学坤 无锡市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主席、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除从事文学创作之外,还开展地方文化史研究。曾编著出版多部诗集及文学作品集。9. 夏刚草 无锡市文管会办公室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文物政策法令的研究、宣传和地方历史、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 钱剑华 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雕塑家、书画家,长期在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现任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宜兴陶艺学会顾问、无锡政协书画社副社长等。已出版著作有《中国书画概论》、《紫砂茶壶的造型和鉴赏》、《钱剑华花鸟画集》、《结构与动态》等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11. 穆棣 无锡市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书法家兼书画鉴定专家。现任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书法作品曾获全国银牛奖竞赛一等奖,全国中、青展一等奖等。学术著作已出版《韭花帖系列考》,论文多篇发表于大陆与台湾、香港的有关学术刊物,已产生重大影响。钱钟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位于无锡老城区新街巷30号和32号, 是 钱钟书少年时读书、成长之处。
钱钟书(1910.11-1998.12),字默存,号瑰聚,笔名中书君,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是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七缀集》、《管锥篇》《钱钟书散文集》、《钱钟书论学文选》等,其中《管锥篇》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广征博引,所引中外学者四千余人,著作愈万种,煌煌巨作,显示了钱钟书的博学多才和独特的学术研究方法,获首届全国图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