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辅王府:
辅王简介 杨辅清 (?~1874)太平天国后期将领。广西桂平人。参加金田起义,封国宗。攻克南京,奉命用兵江西。天京内讧后,挥师入福建,占领许多州县。1859年与黄文金合力攻打叛变的韦志俊,夺回池州,因功封为辅王。1860年天京告急,率师回京破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随即与李世贤经略皖南。天京陷落后,走上海,潜匿于广西、广东、湖南、安徽等省。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乘机在闽谋划复兴太平天国。被马融和所察,在晋江被捕,押解福州杀害。太平天国辅王府,在宜兴市宜城镇和平街通贞观巷9号。原是史姓宅第,始建于清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辅王府简介 原建筑现存三进,均为硬山顶。第一进七间,进深六架,东侧有内外两条备弄直通后花园。第二进五间,其中正厅三间,东西侧厢各一间,进深均为十一架。第三进也是五间,进深八架。正厅之中左右柱上饰朱漆,彩绘五爪蟠龙,龙从云,头向下、尾朝上,生动活泼。正中屏门上,彩绘鲤鱼跳龙门,高处一轮红日,其下龙门高筑,彩云飘动。特点 原建筑现存三进,均为硬山顶。第一进七间,进深六架,东侧有内外两条备弄直通后花园。第二进五间,其中正厅三间,东西侧厢各一间,进深均为十一架。第三进也是五间,进深八架。正厅之中左右柱上饰朱漆,彩绘五爪蟠龙,龙从云,头向下、尾朝上,生动活泼。正中屏门上,彩绘鲤鱼跳龙门,高处一轮红日,其下龙门高筑,彩云飘动。壁画共十二幅。其中,正大楼东西两壁各四幅,均有深绿色边框,高2.21米,宽0.73米,画面石灰作粉红色。一组内容为湖塘春柳、红梅绿柳、亭台山水、老树疏枝,分明是春夏秋冬四景的描绘。另一组为山水树木、池塘荷花、山间农舍、腊梅天竹,似乎是四季花草,生活气息浓郁。还有四幅壁画在第三进的正中一间,高0.97米,宽1.65米。一为山水,已剥蚀不清。一为山乡村舍,依稀可见石桥和挑担人。第三幅山水人物最为精彩,左角有两妇女采桑,一文士装束的乡官骑马巡视,一幼童提篮往桑田里跑,路上还有挑担人行色匆匆;右下角有一短衣束带的农民,赤足,头戴竹笠,肩挑二箩,随后还有一持伞妇女,头梳发髻,脚穿尖鞋,身着短衣裳长裤,似从城镇购物回家。整个画面充满和平欢乐、劳动向荣的气氛。第四幅为雪景山水,但已模糊不清。辅王府景物 壁画共十二幅。其中,正大楼东西两壁各四幅,均有深绿色边框,高2.21米,宽0.73米,画面石灰作粉红色。一组内容为湖塘春柳、红梅绿柳、亭台山水、老树疏枝,分明是春夏秋冬四景的描绘。另一组为山水树木、池塘荷花、山间农舍、腊梅天竹,似乎是四季花草,生活气息浓郁。还有四幅壁画在第三进的正中一间,高0.97米,宽1.65米。一为山水,已剥蚀不清。一为山乡村舍,依稀可见石桥和挑担人。第三幅山水人物最为精彩,左角有两妇女采桑,一文士装束的乡官骑马巡视,一幼童提篮往桑田里跑,路上还有挑担人行色匆匆;右下角有一短衣束带的农民,赤足,头戴竹笠,肩挑二箩,随后还有一持伞妇女,头梳发髻,脚穿尖鞋,身着短衣裳长裤,似从城镇购物回家。整个画面充满和平欢乐、劳动向荣的气氛。第四幅为雪景山水,但已模糊不清。
这些彩绘和壁画,都是太平天国的典型作品,十分珍贵。此外,府第的后井之中还有古树名木二株,东为百年以上的金桂花,西为高大的罗汉松,均系房屋始建时所植,太平军进驻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见树思人,也颇胡深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