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宝严古寺:
1995年11月底,应上海玉佛寺的邀请,时任兴化市政府民族宗教办公室主任的姚立军先生往沪参加真禅大师圆寂的悼念活动。期间拜访了玉佛寺寺管会副主任(兴化人)尹波居士,通过尹波于12月1日与专程从台湾到沪的超尘大和尚初次见面。
说是兴化来人,超尘大和尚十分激动。他回忆起1930年出家兴化圆通庵的情景,那时他才13虚岁。中正门外高高的雉堞之下那座庄严神圣的佛寺中曾经培养出一代代的高僧。清代册封国师玉琳第四代孙济生师的肉身殿中,曾留下“石馨分禅脉,荒城振祖英”的云峰大师的足迹;大山门前临水的那两座高亭内,霜亭大和尚曾在那里吟诵;隔着一条沧浪溪的百花洲上,明代文学家宗臣的墓前,曾经踯躅过师祖怀莲的身影;被誉为“僧中素王”的震华大和尚从六和居踱到四法精舍,两眸射出慈爱的目光。1930年的兴化是那么安静,可隔了一年,1931年洪水泛滥,全境陆沉。震华依师便将14岁的超尘带到了镇江,在竹林佛学院著名的“僧宝”守培大师的钳锥下,开始了学法苦读的生涯。可兴化“为余得度之地,……因缘殊胜,不啻第二故乡。余敬之,爱之,无时或已。”特别是两位姚姓长者使他终身难忘。一位是俗家姓姚、从圆通庵走上金山、升座方丈的霜亭老祖,一位是兴化护法居士姚松亭老人。姚松亭是城内北小街姚记香店的主人,他居住的那条古巷就叫“香店港”。姚老居士笃信佛教,为人慷慨,布施于各大庙宇。当他第一眼看到13岁的超尘时,就喜欢上了这位小沙弥,视为法器。每逢节日到圆通庵布施时,总额外给超尘捎上吃的、穿的,春节还塞上压岁红包,怜爱有加。六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年迈的超尘仍然念念不忘这段感人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