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舜王庙:
绍兴舜王庙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禹王庙在绍兴市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麓,禹王庙周群山透迤,苍翠绕合。今禹王庙始建于南朝梁十一年,历代屡建屡毁。现存大殿建筑系19绍兴舜王庙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都是清代重建。中轴红上有午门、祭厅、正殿三进,顺山势逐步升高。殿前铺设石阶。正[1]殿高24 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顶,画栋雕梁,金碧辉煌,上塑有游龙、凤凰等工艺品,殿内有大禹立像。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联。午门前有峋嵝亭,内设明代翻刻的峋嵝碑。大禹治水 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
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 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 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由于他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解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