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题扇桥:
简介 题扇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城区蕺山街。因王羲之在此为老妪题扇而得名,说题扇桥明此桥在东晋已存在。据嘉泰《会稽志》中载,现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在道光八年重修。该桥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弧型桥栏较为少见。桥上原有石灯杆,为路人照明。现桥边仅存灯杆石插座一个。从该桥的风化程度可定其为宋朝以前桥梁。该桥长3.80米,宽4.30米。桥坡石阶各为19级。从宋朝以后的志书中可以肯定题扇桥在此地未作过变动。在清光绪年代的《策府统宗》一书中的《浙江古迹》条目里仅列题扇桥为绍兴古桥代表。可见此桥在外界的知名度极高。
题扇桥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 原址重修,桥体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18.5题扇桥米。桥旁竖有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的石碑一方,旁设圆桌和鼓形石凳,可供游人小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圈石上有浮雕幢形,望柱头为明朝式莲花形。《绍兴县志余辑》记有:“道光八年戊子(1828)仲夏创建。“晋王右军题扇处”,方向南北,质料用石,有石碑,中隶书,旁草书,今存。一圆洞,全长20米,桥面广度一丈三尺,东置17级,西置19级,上有石栏,有道光时题碑。桥名来历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题扇桥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