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关:
简介 虹关村景色(17张)
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就在这个千年古村的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树龄已有1000余年,胸径3.4米,高约26.1米,冠幅3亩许,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关于古樟的年龄,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当在千年左右,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古樟树底,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远去。历史 虹关村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虹关村美景(16张)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歙县、休宁造墨家,在徽墨中是一大派别”。村里的大街小巷多以墨业为名,所以虹关又有“徽墨名村”的美誉。从明洪武到清乾隆的400年间,村里出过不少高官,如詹同、詹徽父子,在明洪武年间先后担任吏部尚书。詹应甲,是乾隆南巡召试钦点的举人,清嘉庆年间由宜昌府通判升任直隶州知府,死后林则徐撰写墓志铭。村里有10余名文士,留下传世著作30多部。虹关于南宋建炎年间建村,“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因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关聚天地之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