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叠山书院:
简介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为元所亡时,全家殉难。元仁宗延祐五年当地民众不成官府的阻挠,建成这座书院,以纪念谢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后毁于大火,明喜宗天启年间重建。书院建筑古朴宏伟,礼堂大门上金匾“叠山书院”四字,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手笔,礼堂中央木质楼台,巨大石柱均保持旧貌。礼堂后文昌阁,是当年书院祭圣地方。青石墙壁上所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浮雕,为明代原物。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一九一六到一九一九年期间,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处求学,现为弋阳三中校址其校校名为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所题。概况 叠山书院建于元延祐四年,院址原为文庙,日久倾圯,明天启年间重修。书院俯瞰信江,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门高悬“叠山书院”匾额,是林则徐来此瞻仰时留下的手迹。主体建筑有明伦堂、文昌阁、桂花园、望江楼。文昌阁内有桂花园和“八仙过海”等浮雕。望江楼四周为精美壁画,书院四处都依山势变化,由回廊连接,曲折迂回,缀以花木,如入精美花园。登楼远望,信江、龟峰尽收眼底。
叠山书院也是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烈的母校,望江楼便是他们的读书之处。在“五四”爱国潮流影响下,他们在桂花园秘密组织了赣东北第一个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弋阳九区青年社”,并发动了声震江西的弋阳人民抵制日货的运动。为叠山书院增添了新的光辉。它已成为信江流域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历史沿革 元、明、清时期,是科举学子们的授教场地。清末废科举办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叠山书院改为弋阳县高等小学,民国期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县委党校、弋江镇中学、弋阳县二中(后改为志敏中学)的所在地。1995年,县政府从保护历史文物的角度考虑,将叠山书院划归县博丹物馆管理,并于1996年设立维修叠山书院的机构,叠山书院进行维修整理。1999年完成第一期维修作,l0月28日,在叠山先生殉难710周年之际,邀了海内外研究谢叠山先生的学者、专家、宗亲后裔等,举行了隆重的开院仪式。二期维修工程于1999年年完工。于2000年元旦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复一新的叠山书院在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的点缀下,现了昔日叠山书院的风采。游览 沿着长长的红石砌成的台阶,走进叠山书院的人口——礼圣门。其匾额由世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汉儒先生题写。正方“叠山书露匾额原为清名臣林则徐所题,现为已故原江西省长邵式平手迹。走进礼圣门,靠右边有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据史载,茶圣唐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