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淮关岳庙:
概况 通淮关岳庙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主殿为武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正位左祀关圣帝君(关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飞)。以张飞、赵云、王浚、谢玄、韩擒虎、李靖、郭子仪、王彦章、曹彬、狄青、徐达等历史上24位名将为从祀。左旁崇先殿,祀关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右旁三义庙,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赵云。其后进原为平屋,现改建为三层楼房,仿古装修。现存文物 庙中现存文物,碑刻有:清乾隆四十三年官献瑶撰的《重修泉郡通淮街关帝庙碑》和乾隆四十二年重修通淮关帝庙收支情况的石刻,清咸丰七年的《关圣帝祖茔碑记》、《立看守碑》,嘉庆二十四年台湾林光复所书石刻,道光二十年苏廷玉书的《关帝觉世真经》。庙门外两壁嵌有石刻两方:左刻宋米芾书诗一首,右刻明董其昌书诗一首。庙内还保存着朱熹题写的“正气”、张瑞图题写的“充塞天地”及近代蔡浚书“鼎汉立宋” 等匾额。楹联有“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等。沿革 关于通淮关岳庙的沿革,有如下一些资料:
明·万历壬子(1612年)李光缙(参见《泉州人名录·李光缙》)《三义庙记》:“郡故有汉·寿亭侯庙,灵响特异,士民奉之甚恪。庙左右堂,左祀寿亭侯,右祀平浪侯晏,不知所从始,久沿弗敢更。万历甲辰岁(1604年),奉佛者迁平浪侯于堂左偏,而中塑观音大士像,为善信皈依之地,识者非之。壬子(1612年)春,移大士像于月台(承天寺)之禅室,而里中孝廉张君汾、文学杨君某某、何君启升、张君某,相议塑刘先主(刘备)、关寿亭侯(关羽)、张西乡侯(张飞),附诸葛武侯(诸葛亮),祀于其中堂,位南向;而奉平浪侯于前厅,位北向。塑既成,表汉时共事之雅,开泉人未有之祀,观者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