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岩:
景物介绍 灵通山上峰岩奇秀,主要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诸景观。七峰并峙曰:狮子峰、紫云峰、石屏峰、楼云峰、擎天峰、大帽峰、小帽峰。十寺(即岩)曰:白花寺、朝天寺、碧桦寺、青云寺、修舆寺、狮子寺、狮子岩、灵通岩、旭日岩、天中岩、紫云岩。十八景是菊花引路,三虫游斗、仙人聚会、三童戏狮、画眉跳架、巨石擎天、七星排井、珠帘化雨、玉洞回风、云梯取月、石蝉饮露、猛虎守峡、九牛拉车、和尚背妮、五鲤朝天、神碑庇航、击鼓惊天、灵峰海。此外尚有许多巧石奇洞点缀其间,如仙盆、仙池、仙蹄、龙泉、风洞、云洞、雨洞、猿洞、猴洞、蛇洞、蟑螂洞、蝴蝶洞、蝙蝠洞等,奇幻莫测。黄道周先生描绘大峰山 1632年黄道周先生因上《小人勿用》疏,获罪,削籍归漳海,舟行至留都,便作五十日游,历经黄山、白岳、九华、皖台、匡庐诸胜境,遂归石养山。他独爱二山萧然屹立于人世之外,不求人知,犹如古代的君子,避杨离居而开所惆怅,有感而写下《梁峰二山赋》,在序言中,详细地介绍了天峰(即大峰)山,他说:
“临漳之西九十余里,有天峰之山,飞颉馋睨,亦可万仞,洞壑绵亘,钩梯悬绝猿鸟,四时腾空塞径。其岩廊诡巅,或数千步,皆在山膂,如束腰帛;其垂瀑瓢注,或数百尺,皆自山卤而下,如散鬓结。其峰有狮子、文殊、玉女、灵祠、鸢嘴、白塔、积石、天池、龙蹲、鸾举,三十有六,一一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接着遗憾地说:“然以僻在遐荒,舟车修阻,瓢鼓限于鱼津,冠盖回于雁翼,徒为樵夫牧竖指顾动色,虽在乡邑之内,无复知音之者。”但是他从中悟及一条人生哲理,“故德无崇卑,通涂者贵;声无奄达,习耳者隆。苟托处之离群,恐修名之不立;信清明之在躬,虽遁世基何闷?”三年后,黄道周邀请徐霞客同游灵通山,成一段旅游佳话。仙女沐池 大帽峰与小帽峰的狭谷溪涧中段,亭阁下,其间水流潺潺,由于上头流水长年冲击,把下面岩石冲成凹状,形状如盆,直径二米余,状如天然浴池,池内水清见底,注入之水经池旋回而溢出,夏日在池中浸片刻,体味一下仙女洗浴之味,飘然亦仙。幽涧寻鱼 灵通山幽谷坑涧中有一种稀有小鱼,当地人称之“娃娃鱼”,属两栖纲蝾螈科动物。生长在深山清冷坑谷之特定环境中,舍此而居,则很难成活。观到此鱼,被视为幸运吉祥。游人在气候适宜时,在灵通山坑谷中透过清沏见底的水面,细心探寻抑或可看到约7-10厘米长的小鱼在水里游弋,此鱼背和体侧都呈黑褐色,有蜡光,头腹扁平,紧贴石壁,尾侧扁,四肢细长,显得十分可爱。有专家称为“山椒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