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溪:
芷溪全景图地理位置 芷溪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南部,东经116.6度,北纬25.3度,玳瑁山系西侧,属东南丘陵丹霞地貌,为其间小盆地。东邻庙前镇,南接丰图村与上杭县蛟洋乡毗连,西倚上杭县南阳镇,北靠新泉镇,距连城县城52km,距龙岩市区48km,距厦门200km,319国道、厦蓉(龙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建有互通和服务区,距冠豸山火车站28km,距冠豸山机场48km。气候特征 芷溪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冷无严寒,夏热无酷暑,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夏湿润多雨,秋冬少雨干燥,日气温差稍大。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308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896毫米。历史建制 芷溪历史悠久,因古时村边溪流两岸长满芷草而得名,芜山岗中心坪曾发现新石器时期和西周时期的陶罐,是第二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宋以前属新罗县、长汀县,南宋绍兴三年置莲城县,属古田乡表正里。元代、明代汀州升为路、府,芷溪属连城县表席里。明清至民国时期,芷溪设保属连城县,后为崇新乡政府驻地。苏维埃时期,先后设新泉县、新杭县、新汀杭县,芷溪均为区政府驻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城县成立,设芷溪乡,后拆为芷溪、芷民两乡。1958年,芷溪设建制镇,为连城县5镇之一。同年改为人民公社,次年撤销公社划入新泉公社。1972年,庙前公社成立,设芷溪、芷红、芷星、芷民、坪头、芷联等大队。1984年9月,庙前公社改设镇,芷溪、芷红、芷星、芷民、坪头、芷联设为行政村,即目前之建制。一般来讲,芷溪包括芷溪、芷红、芷星、芷民、坪头、芷联6个行政村,下辖店背、水井背、华屋、邱坑、草坪、寨上、背园等11个自然村,村落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共2994户11930人,主要聚居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黄、杨两姓居多。文化教育 芷溪历来重视文化教育,过去曾为连城、上杭、长汀一带的文化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至民国时期,出了文进士4人,武进士2人,举人40多人,秀才数百人,赴法国留学3人,赴日留学2人,黄埔军校学员5人。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以来,先后有20多人提任厅处级以上官员。明朝中叶创立了首家书院“桃源精舍”,至清朝康乾盛世,陆续创建种石山房、琢玉山房、蹑云山房、北溪草堂、仙高岽书院等多家书院和10多家私塾。二十世纪初,洋人传教士在救世堂创办仁智小学。民国初年,创办作人学堂、崇实学堂、萃新学堂、成美小学和育德学堂5所新式小学。1929年冬,红四军又在峻亭公祠和宗旺公祠创办2所工农子弟学校。1935年整合部分小学创办正规小学镇立芷溪小学,1937年建胡文虎校舍。抗日战争时期,省立龙溪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曾迁到芷溪办学。1943年创办连城县第二所中学连南中学。建国后先后增加小学4所,后几经调整,芷溪现有连南中学、芷溪中心小学、芷红小学和多所幼儿园。祠居建筑 宗祠建筑芷溪居民重视宗祠建筑,缘于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明清以来,芷溪先民先后建了74座古宗祠,139幢古民居,这些规模宏大的明清时期建筑,被客家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Hakka's Great Old Mansions )。 这些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用外,其他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门庐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美轮美奂。这些建筑设计科学,实用性极强。宗祠门窗众多、空气对流较好,加上合理的天井,通风采光良好,热天不觉闷热,雨天不潮湿。与此同时,古宗祠在设计上还兼顾了防火与实用。宗祠内有月池、水井,围墙外水沟环绕,常年有从村外引来的溪水流过。这些设置既利洗涤排污,又利蓄水救火。月池还可种植荷花以供观赏。芷溪古宗祠祖屋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有黄庭坚、何绍基、邱振芳、孟超然、伊秉绶、廖怀清、林则徐等名贤墨宝,而且有众多朝廷所赐的功德牌匾。这些古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氏家庙、杨氏家庙、杨辉公祠、集鳣堂、澄川公祠、翠畴公祠、孝友祠、孔怀堂公祠、华岳公祠、隐轩公祠、耀南公祠、峻亭公祠、培兰堂、余庆堂、永裕堂、万斯堂、敦安堂、慎修堂、乔荫堂、怡庆堂、宝善堂、凝禧堂、乐善堂、绍德堂、蹑云山房和多座大夫第等。经济发展 芷溪明清时期商业发达,繁荣达到鼎盛。特别是清康熙时期,至潮州的航运开通后,一方面芷溪当地拱桥店、凉棚街、三角坪和十字街等街道兴建起来,另一方面外出经商的人也逐渐多起来。芷溪的繁荣使其成为连南一带的商业中心之一,每月逢五逢十的墟市至今不衰,吸引着方圆几十里的商客。在外的芷溪商人,多为从事经营木材和纸品,并出现了许多巨商大贾,比较出名的有“两代三个百万公”。现今,芷溪的经济支柱为竹席、竹筷加工,原料主要来自莒溪和上杭等地,据统计,有竹席加工企业20多家,竹筷加工户10多家,同时拥有连城县最大的藤竹木器批发市场。民俗风情 芷溪的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农历正月有出游花灯、红龙缠柱、犁春牛、十番音乐、走古事、汉剧演出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芷溪花灯分两部分,上部分为六角阁楼状的宝盖,里外、上下各三层,内层绘花鸟鱼虫等字画、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外层装有牡丹花灯、凤鸾灯、鳌鱼灯;下部分为花灯主体,分里外三环,装有宝伞纱灯、花壶灯、花篮灯和宫灯或牡丹灯,总共有99盏小灯。点灯用特制琉璃杯装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点上火时,色彩斑斓、美轮美奂,被称为“纸包火”的奇迹。每年正月,芷溪按姓氏轮流出灯,花灯由各自房屋抬出,配以苏州锣鼓和十番乐队,走街入巷,前呼后拥,在漆黑的夜晚,形成一道精美的火树长龙,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自然风光 芷溪新九景
岽高近仙(仙高岽):仙高岽位于芷溪西南群山间,地僻人踪远,岽高仙语近,建有白云寺,明朝崇祯建书院,同邑名贤多在此讲学,更为纳凉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