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郎溪侯村祠堂:
史书记载 据历代《建平县志》(郎溪古称建平)载:“侯村数百年前,因所产蜜枣‘透明、绵甜、核小’而蜚声江南,每年蜜枣烤制季节,商贾云集,推动了本地经济发展,偏隅建平西南角的侯村一时间成为人丁兴旺、茶馆店坊兼备的大村名店。”清初,该村大姓侯氏宗族依据封建宗法观念和一时习尚广积银两、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座家庙,以光宗耀祖,祭祀祖先。据《祠宇碑记》载:“该祠系侯氏家族于清乾隆年间始建,约在嘉庆十三年(1808)告竣。”
作为封建宗法制度代表之一的祠堂,多讲究“座下有龙脉,有形势,有明堂,有水口”。侯村祠堂所处的冲田,一弯溪水源于远处的重山叠峦,在祠堂北面蜿蜒曲折,悄然流去。祠堂结构 整个祠堂共三进,砖木结构。在整体布局上严格遵循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方式,按纵轴线均衡布局,整个平面呈“日”字形,但由于是分期建成和考虑到实用价值,被设计、建造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墙体隔开形成一条1米宽的滴水沟,又以门洞相通,连成一个整体,这种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充分反映了民间匠师既遵循传统,又善于从实际出发而灵活变化的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