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恭城周渭祠:
县情概述地理气候条件 恭城瑶族自治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恭城东、西、北部三面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地带。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18个,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纵贯县境,支流纵横密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437毫米。资源丰富 恭城资源丰富,物产盛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主要金属矿藏有钨、锡、钽、铌、铅、锌、锰、铁、铜等10余种,其中钽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铅锌矿藏量属广西第二位。主要非金属矿种有花岗岩、大理石,其中探明花岗岩藏量25亿立方、浅品种;大理石藏量15亿立方米黑色瑰红等品种。水能蕴藏量11.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6.31万千瓦。主要土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恭城月柿”、椪柑、沙田柚、槟榔芋、红瓜子、黄笋。水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品质优,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称号。恭城月柿是传统出口产品,畅销港澳台等地区及欧美多国。沙田抽多次荣获全国柚类评比金奖。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2万多亩,总产量35万多吨,其中月柿8.9万亩10万吨,沙田柚7.7万亩7万吨,柑橙13万亩18万吨,水果总产及人均产量均居广西第一位。历史悠久 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她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恭城县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型绕越整个城区,更秘。恭古迹众多。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基础设施 恭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便捷,以省道二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讯事业发村电网改造在全国率先完成,全县水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建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与全区电网联网供电。目前已拥有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 民风淳朴,地灵人杰。恭城各族群众民风古朴,和睦相处,治安良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成为广西第一个获准通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推广。人民群众思想素质较考点院校列广西前茅。[title2[/t 恭城瑶3个镇城镇、栗木镇、莲花镇、平安乡、三江乡、嘉会乡、西岭乡、观音乡、龙虎乡。历史沿革 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2000年,恭城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121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恭城镇 45329 ;栗木镇 45881 ;莲花镇 51352 ;平安乡 35589 ;三江乡 13450 ;嘉会乡 24902 ;西岭乡 36268 ;观音乡 8610 ;龙虎乡 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