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作物冷害分区
时间:2009-07-27 16:29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 |
东北地区作物冷害分区
东北地区夏季气候温凉湿润,全年无霜期100~200d,农作物生长季的热量条件不稳定,遇高温年增产、低温年减产。东北地区夏季冷害发生频率高。自1951-1980年以来已经出现8次大范围的冷害年,其中造成粮食减产严重冷害年有5次(1954、1957、1969、1972、1976),黑龙江省平均减产30%以上,吉林省减产30%左右,辽宁省减产20%;三次严重冷害年(1969、1972、1976),东北地区粮食总产比上年减产57.8亿千克。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将发生的冷害频率作为一级指标,以影响冷害减产率的降水因子为二级指标,把东北地区划分为5个冷害区域。
Ⅰ区(最轻冷害区):冷害频率在20%~25%以下(平均4~5a一遇),其中严重冷害频率在10%~15%以下;水稻花期冷害频率在20%左右,不发生孕穗冷害。包括辽宁全省、吉林省的中西部和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的东部。
Ⅱ区(较轻冷害区):冷害频率在25%左右,严重冷害频率为15~20%;水稻花期冷害频率在30%左右,孕穗期冷害频率<20%。包括吉林省的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及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的地山区。
Ⅲ区(较轻冷害区):冷害频率30%左右,严重冷害频率为25%左右;水稻孕穗区和花期冷害频率为20%和40%。包括黑龙江省的中、东部和三江平原,延边地区及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的山区。
Ⅳ区(重冷害区):长白山区,冷害频率高,危害重。
Ⅴ区(严重冷害区):冷害频率为30%~40%,严重冷害频率达25%~30%,水稻孕穗期、开花期冷害频率大雨40%~60%。包括大小兴安岭山地、内蒙古东部及嫩江上游平原和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