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漂在北冰洋:人类对冰川的理解仍有许多空白

漂在北冰洋:人类对冰川的理解仍有许多空白

时间:2009-08-17 07:46    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天气网

  踏上冰川,才知道它们与我想象之中的模样有多么不同,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令我迷惑。

  

  冰川美景(图片来之于网络)

  南方周末记者 黄永明

  如果你因为困乏而睡着,你会错过目击北极熊的机会。

  如果你侥幸没有错过北极熊,那你会错过形状怪异的冰山。

  如果以上两者都没有错过,那恭喜你,你会错过一顿午餐。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 “格陵兰定律”。从6月24日开始的50天时间里,我跟随绿色和平组织的“北极曙光号”海船在北极工作。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几乎全漂在海上。确切点说,大部分时间是位于格陵兰岛与加拿大北极群岛之间的北冰洋上。

  北极熊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之前我在海洋馆见过一头北极熊,它在一间一面是玻璃的狭小房间里走几米就掉头,行为相当单调。也许,我应该称其为“困兽”。在北极看到的北极熊则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你能看出它们的好奇——午夜12点来到船舷处闻一闻我们的船,也能看出它们的自由——走着走着就开始在冰面上打滚,还有它们凶残的一面——有人在冰面上发现了被分尸的海豹。

  自进入北极以来,我们没有见过黑夜。除非阴天,任何时候都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在晚上12点晒太阳,我们互道“晚安”的时候并不是看天色,而是看自己的手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北极熊在午夜造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除非当时你睡觉去了。

  你需要随时做好准备,清空相机存储卡,为摄像机的几块备用电池充好电,因为北极熊或奇特的景观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佳能“无敌兔”是我的利器,我提着它在格陵兰岛上追兔子。我觉得那几只大白兔差不多有半人高,追着它们跑了两公里,但它们总是会与我保持两百米以上的距离。狐狸会与我不期而遇,但长得太丑,我不希望它是狐狸精。白鼬则躲在石头缝里探头探脑。

  当然,我们在海上见到最多的是冰山。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家第一次遇到冰山时的兴奋,而到了返程的时候,当船长在广播里说外面有一座像摩天大楼一样的冰山时,会有人说“好,好,我已经看够了冰山”。

  那些冰山都是从格陵兰岛的冰川上释放出来的。此行的科学家们在位于北纬81度的彼得曼冰川和北纬79度的洪堡冰川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他们想要知道气候变化正在给这些冰川带来怎样的改变。

  踏上冰川,才知道它们与我想象之中的模样有多么不同,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令我迷惑。在彼得曼冰川,你可以从它的前缘直接踏上去,但在洪堡,想要爬上那高得像大山一样的冰川则需要花点力气,或许还需要一点胆量。

  这些冰川就像是一条条的水管,将格陵兰岛冰盖里的冰释放出来。从美国气候学家杰森·博克斯的时延相机取得的影像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冰川是如何对阳光和洋流做出反应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冰川正在加速流动,而且没有减速的迹象。

  我想,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两条冰川是相当陌生的。其实对于冰川学家来说,它们已经是被很好研究过的冰川。但即便是这样,人类对它们的理解仍有许多空白。

  “极地曙光号”上的科学家希望对解答其中一些问题提供更多的材料。也许从我写的一系列报道中你没有看出他们的研究究竟取得了多么“石破天惊”的结论,但我想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况就是这样。一方面,科学家在取得数据后还要花很长时间去处理和发表正式的结果;另一方面,一个科学家持续几年的研究也可能只是在往一个已有的框架上添加一点点新的东西。

  重要的是,此行让我们亲见许多自然界的事实。格陵兰岛对我来说已经不再只是地图上一个81%的面积都为白色的大岛。尽管格陵兰不代表全世界,我也不能直接从这些事实跳跃到某些结论上,但这些事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这种思考不是基于“格陵兰岛的冰盖全部融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这样的科幻预言之上,因为没有研究表明格陵兰的冰盖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完全融化。我们需要了解科学家究竟在格陵兰发现了什么。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些白色的冰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想要精确预测它们的行为和变化,科学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如果你觉得已经理解了气候变化,那你就错过了格陵兰。

  我想我的“格陵兰定律”应该再加上这么一句话。

  更多阅读》》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