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网 > 天气资讯 > 应用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技术评估川渝今夏干旱

应用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技术评估川渝今夏干旱

时间:2006-10-20 08:48    来源:问天网    编辑:天气网

  秋收即将结束,盘点2006年全国粮食作物产量,川渝干旱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应用最新研究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技术,对四川、重庆严重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进行了评估分析,预计今年川渝干旱所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达500万吨以上。

  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无时无刻不受到温度、降水、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当天气气候异常时,往往会造成粮食产量的大幅波动。利用气象条件准确、及时地预报各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川渝特大干旱发生后,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各类作物的生理指标、大量的田间调查资料和作物品种、环境、土壤等基本属性资料,以及5月份以后的逐日温度、降水、光照等气象资料,利用产量动态预测技术方法预测了干旱发生前后的粮食产量,最终得出四川、重庆严重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将达到500万吨以上的结论,得到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认可。

  中国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专家表示,今年夏季重庆、四川东部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伏旱灾害,异常高温天气和长时间的干旱使作物遭受高温、干旱的双重危害,加之部分地区春季和初夏持续少雨,蓄水不足,导致川、渝两地秋粮出现了大幅度减产。此次气象灾害不仅给秋粮生产造成损失,而且使川渝地区农业生产各个方面受到影响,并危及晚秋和明年的农业生产。生态与农业气象专家强调,需制定合理的晚秋及2007年农业生产计划,进行化肥、农药调配;加强粮食供销调剂,以减轻灾害的后续影响;加快蓄水设施的修护,防御可能出现的冬春连旱。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一直将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技术应用研究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全国及主产区主要作物产量生理性统计动态模型已经基本建立,南方水稻、华北冬小麦、东北玉米生长模拟模型业务化试验进展顺利,已能够初步开展作物产量动态预报。从2007年起,国家气象中心将逐步发布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服务产品。【来源:中国气象报】

相关天气资讯
温本站提供的天气预报信息(含各类广告)仅供参考,怒不对准确性负责。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联系 | 站长统计
© 2010-2013 天气网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