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奥运气象服务演练总结研讨会召开
10月16日上午,为期两天的2006年奥运气象服务演练总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副局长许小峰、宇如聪、北京奥组委有关领导、美国国家天气局副局长约翰•琼斯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参加本次奥运气象服务演练工作的中国气象局业务单位和北京、青岛,河北、天津、内蒙古、山西、山东、上海、广东等省、市气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总结研讨。
今年夏季中国气象局成功组织了两次奥运气象服务演练,第一阶段为模拟演练,第二阶段为结合奥运测试赛的实战演练。两次演练,既是对2008年奥运气象服务准备工作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对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构建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等一系列工作的大检阅。
秦大河在会上讲话时指出,目前,离北京奥运会召开已经不到两年,奥运气象服务各项筹备工作必须更加具体和更加细致,扎实推进。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认真总结今年演练的成功经验,实实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演练过程中的不足,以圆满完成奥运气象服务各项筹备工作。
秦大河强调,要充分认识奥运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奥运气象服务是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的需要,是对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检验,是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实践。他要求,在下阶段工作中要进一步了解和分析研究奥运气象服务需求,进一步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
北京奥组委主席助理屠铭德对2006年奥运气象服务演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代表奥组委对参加演练的气象部门有关单位表示感谢。他说,奥运会筹备期间,气象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气象部门科学的气候背景分析为调整举办奥运会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选址、赛道设计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火炬接力、航拍、残奥会吉祥物发布等重大活动以及今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垒球锦标赛、帆船测试赛等重要赛事的顺利进行、一些重大奥运建设工程(例如鸟巢的钢架合龙等)等提供了优质的气象保障。2007年将举行28项奥运测试赛,有26项将在北京举行,这同时也将是对奥运气象服务的一次全面检验,希望气象部门在今年奥运气象服务演练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队伍,积累经验,通过演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他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相关合作。
研讨会上,美国国家天气局副局长约翰•琼斯介绍了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气象服务情况。北京市气象局局长谢璞作奥运气象演练总结主报告。从16日下午起,与会人员将对奥运气象演练的经验及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来自: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