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镇:
发展历程 自春秋以来,在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这块地方历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春秋时有著名的“五鹿城”;唐代,有八十里“罗城”,后唐曾乘之为“东京”、“邺都”、“天雄”;至宋代更加兴盛,成为“陪都北京”。由此可知大名不止是县、府所在地,而且是不少朝代的郡、州、路、道的驻地,唐代曾辖黄河以北十八州,大则数十县,小则十几县。更为显耀者,曾三次作为国都,被誉为“畿辅八府之首”、“河北重镇”。北京大名府的卢俊义、燕青人人皆知。所以,“大名”这个名字在全国闻名遐迩。
山河嬗变,历史更迭。大名历史典册里,演绎了不少历史名人和轶事。战国时代的孙膑射庞涓的马陵道;汉代的肖元皇后王政君与新朝帝王王莽族居贵乡城;晋代大文学家束皙开学馆;唐代名臣狄仁杰抗击契丹、田悦攒称“大名府”;宋代贤相寇准拒辽使;义士卢俊义义收燕青;明代孝洁皇后的传说等等。另外还有临济宗义玄大师的兴化寺、普照寺,周穆王之女墓等等一些名胜古迹。这些人文名胜是大名的一笔丰厚的、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王强碑 在大名境内古城废墟中心,双台村西南角起、在如今的大名东北十五华里处躺卧着一座巨型古碑,它就是原唐朝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经北宋磨毁改刻的宋巍宗御制御题的《五礼记》碑。所以说它既是“唐碑”有是“宋碑”。不知何因何从何时开始,在民间称王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