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宝镜湾摩崖石刻画:
简介 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位于广东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于1989年10月被发现,共4处6幅,散布于海湾所在的山腰、山麓200米范围内,其中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岩画阴刻于大块平整的石面上,图案密集而复杂,形状有船、波浪、龙蛇、舞蹈人等,经专家考证,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铜时代的产物,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写照。在岩画附近的沙丘和山冈上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和石器,证明很早便有人类在此活动。此岩画为广东仅见,与中国北方、西南岩画风格迥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旅游价值。1989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喻为“广东第一画”“中国沿海地区史前岩画最杰出的代表作”。内容 它是青铜时代的产物,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于1989年10月由珠海市考古工作者发现,共4处6幅,其中3幅图形难辩,另3幅刻在天然岩洞中,保存尚好。最大最完整的一幅长达5米,高3米。 其内容不但有鸟、兽、鱼、水、云等花纹图案,还有众多的人物画像,有男有女,或卧或立,或奔跑或舞蹈,栩栩如生,神秘莫测。它反映了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生活习俗和工艺美术活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旅游价值。二是石溪摩崖。位于山场乡石溪。两旁大小石壁、石块凿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小文字,共29款。大的如"樵径"、"茂林修竹"、"砥柱"等,游人至此,如临一座书法展览馆,趣味横生。历史遗址 在紧挨岩画的树丛石隙山坡间,同时发现了不少陶片、石斧、石锛、石网坠等,通过随后珠海考古工作者的发掘研究,确定这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遗址作为南越先民聚居之地,其活动时间主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4块出土的陶釜残片,曾送到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加速器质谱炭14测试。结果显示,陶釜的年代范围均在距今4090—4360年之间。地域特征 六幅石刻岩画,并依照当地习惯,分别称之为“天才石”“宝镜石”“大坪石”和“藏宝洞”岩画。其中藏宝洞有东壁、西壁以及东壁岩画左侧一幅小型岩画,共3幅。而藏宝洞的东西壁岩画以其面积巨大、内容丰富、年代较早以及独特的风格,填补了广东考古的一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