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镇: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基本概述 山头镇位于博山区城郊。1995年11月山头镇与乐瞳镇合并为山头镇。1997年,辖21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16616户,520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686人。总面积5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2.5公顷。1997年,全镇财政收入720.44万元,工业总产值3.55亿元,农业总产值3.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15.8%、20%、8.2%、13%. 1997年人口出生率10.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4%. 1991-1997年连续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省级建设明星镇。行政区划 山头镇 辖两平、冯八峪、秋谷、北神头、南神头、土门头、新博、新生、西岭、河北西、河南西、河南东、河北东、河北北、万松山、东坡、河北南、窑广、秋谷岭、北坡、西头园、建中、窑广、北神头、南神头、秋谷、冯八峪、两平、竹林、土门头、河南西31个社区居委会;河南东、河北西、东坡、河北东、白杨河、尖西、尖南、尖北、水峪、乐疃、樵岭前、马公祠12个村。镇村农业 1986-1997年,镇党委、政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改革农业生产条件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2年间,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小型配套,当年见效的原则,全镇重点抓了深井配套和修复原有的水利设施。投资120万元,投工6.3万个,新打机井5眼,配套、维修机井4眼,建塘坝27座,蓄水池21个,小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修建旅游路、文明路、镇村公路12条,铺设管道6.3公里,扩大水浇面积119公顷,基本解决了全镇人口用水和工业用水。“八五”期间,该镇紧紧围绕实施“五步棋,一篇文章”的发展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镇累计建设经济林12.4公顷,完成荒山补植造林866公顷。1996-1997年全镇以农村奔小康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重实施3115工程,突出抓好乐瞳花椒、樵岭前板栗、马公祠樱桃三园工程,建好66.6公顷环城红叶绿化带,新建一处10000只鸡养殖场,开发33.3公顷优质、高效经济作物。1997年,全镇建起规模养殖场18处,生猪存栏1629头,鸡存养28750只,大牲畜存栏28头,肉蛋奶总量468100公斤,畜牧业收入3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了3.49亿元,粮食总产量254.1万公斤。镇村工业 1997年,有镇村工业企业96家,其中镇办工业企业7家,村办89家,从业人员8197人,拥有固定资产13203万元。自1992年起,全镇狠抓了科技、外向、龙头、名牌带动,实施集团战略,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先后组建了竹林、春城、神达3大企业集团,引进高中级专业技术和科技人才818名,开发新产品50多项,其中有26个产品获国家专利,申请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0多项,其中有2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2个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到1997年,全镇工业形成了日用陶瓷、美术陶瓷、水煤气发生炉、潜水电泵、渣浆泵、硫酸、纤维素、健身器材、氧化铁红、橡胶密封胶条、道路标线反光涂料及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石材、石雕工艺美术等十几个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竹林集团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达30多个品种,其中高档咖啡杯全部推向国际市场,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万件,博陶窑厂分厂生产的杯碟,博山第二陶瓷厂生产的西餐具,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高的声誉,产品畅销不衰。山头煤矿实现了产业战略转移,先后建起地面企业7家,新建年产2万吨的银河制酸厂,年创产值1600万元,利税450万元。全镇建成中外合资企业5个,淄博竹林集团获得自营出口权,1996年出口交货值5550万元人民币,被市政府定为出口基地。第三产业 颜文姜祠[1]“八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山头镇建设陶瓷琉璃专业批发市场,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机遇,于1991年3月投资1亿余元,分三期工程进行施工,至1996年底,在孝妇河上游山头镇东侧20多米宽的河床上,建起了一幢长达1.5公里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大市场,瓷墙红瓦、飞檐画柱,颇有气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陶瓷琉璃专业批发市场一博山陶琉大观园。这个专业市场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1000个门店,从1992年以来已有600家门店投入开业。其中国有企业12家,集体企业150家,私营企业5家,个体经营户483家。该市场经营着全市9大类8000多个陶琉品种和全国各地4大类1000多个品种。该镇坚持走以商贸促旅游,旅游带商贸,商旅一体共促进和以城带乡之路,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1996年建成了神头桥至大观园吃、住、购商贸一条街,同时还建成了颜文姜祠至樵岭前旅游风景线,1997年建成饮食服务网点60家,两年来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0万元,1991-1997年第三产业完成5.2亿元,比1990年前提高2.25倍。城镇建设 确立了以道路建设,旧村改造,道路两旁绿化为突破口,以美起来,绿起来,亮起来为重点,加快商业名镇、工业名镇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使全镇形成了镇村统一规划,多条腿走路,立体开发的新格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有关专家对全镇城镇建设进行了规划编制,经过全镇施工人员的积极努力,完成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陶琉大观园。在镇村道路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山头路、新博南路、南环路山头段及村内12条街道的拓宽、改造、硬化工程。1992年投资3200万元,建成了颜文姜住宅小区、北坡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1995年,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在河北北村、樵岭前村、河南西村、河北西村开发建设居民楼5幢,小康楼79套,村办公楼2幢,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1995年在省建委组织的镇村建设十、百、千评比活动中,该镇被评为省级建设明星镇,北神头、南神头两村被评为省级建设明星村。1986-1997年,全镇共建起篮球场6处,乒乓球室12个,共举办各种体育比赛3仓余次,参赛4万人次。文化教育 1986-1997年,设文化站1处。成立民间艺术表演队12个,1200人,每逢春节举行艺术汇演,连续12年受到区文化部门的表彰。全镇有电影放影队3个,年均放影200场次,全镇21个行政村,有18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大院。有12个村建起中小型图书馆、藏书达30余万册。1996年投资150万元,新建广播电视站,购置了新器材,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可直接收看42套电视节目。至1997年底,全镇有线电视通播率达90%,发展用户7000户。
教育事业。19861997年,有镇办中学2所,在校生1391人;小学10所,在校生2463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 277人,其中公办教师251人,民办教师26人。1 2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人,加快两基(塞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的实施。19891996年投资350万元,先后建起博山十中、乐瞳两处中学楼,6处小学楼,为中小学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及教学仪器,199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两基达标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健康教一育示范镇。全镇适龄儿童人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卫生体育 有卫生院1处,占地面积3283平方米,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1997年,设有门诊、住院部等11个科室,有床位16张,职工49人,配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1张手术床、救护车等医疗设备。1997年,实行合作医疗,全镇均参加了合作医疗。设立专家门诊,至1997年底,共接诊21600人次。精神文明 山头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自1991年至1997年,连续7年保持了省级文明镇荣誉称号,是全区12个镇中唯一一个省级文明镇。抓特色工作,形成片区共建、文明市民学校教育两大优势。一是优化片区共建活动。发挥片区共建理事会作用,开展了文明单位龙头带动工程和创建文明家庭活动,提高了片区共建的质量和效应。二是整顿文明市民学校阵地,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市民文明素质。在文明单位中开展了手拉手文明共建活动,有10个单位结为手拉手对子。在农村建立精神文明联系点活动,有29对喜结良缘。编印《文明手册》1万余册,组织市民学习,规范了市民文明行为。强化四个一示范作用。即开展建成一条文明路、一个文明示范村,村村有一条文明街道,每个文明家庭都有一个书橱,并有藏书60册以上的活动室,至1997年,村村都建立了义明街、文明路,建文明街道21800米,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成果 ★广播电视管理工作 自1992-1994年,先后投资190万元,建成6个地面接收站,安装5000用户,1994年投资25万元,与区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光缆联网。1996年投资68万元,与区电视进行光缆联网,并建成了党员电教中心和山头电视台1997年投资20万元,对有线电视的维修设备进行了更换,改善了办公条件二投资150万元,实施光缆联网整网工程,最终达到光缆人村。从发展至今,该镇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拥有6000户有线电视用户,组成了一支维护、维修、安装为一体的优秀电视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