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福林寺:
简介 清利寺(福林寺)的主要景点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内有巨尊镀金释迦牟尼佛和倒坐观音菩萨,两旁为十八罗汉;大殿两旁是琉璃世界和莲花世界。后边的观音阁也是主建筑之一,供有巨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两侧罗汉堂,有神采各异的五百罗汉;伽蓝殿和祖师殿也分建两傍。后清利寺面是白塔,高36米,塔两侧分别建有由100头白象和100头青狮组成的两个迷宫式建筑;百狮园与百象园,中间分别供奉普贤和文殊菩萨。另外,还有方丈院、禅堂、佛学院、云会堂等。是授经、佛事交流、游览的理想场所。1955年农历腊月初八日举行观音殿落成典礼与观音菩萨开光仪式,千年古刹展新容,游人云集诵盛世。1995年重修后的福林寺占地64亩,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是一座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仿古艺术精品,中轴线建九大景点和建筑群体。其中,浮雕琉璃影壁长45米,构思奇特,徒刑新颖;大悲泉常年圣水喷涌,水声潺潺;天王殿内端坐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还有威严的四大天王和韦驮护法神像;北行是三座东西并排的金水桥,桥下是放生池,放生池两侧是由12通碑组成的功德碑林,捐百元以上者碑上留名。过桥是戒坛,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 清利寺(福林寺)的主要景点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内有巨尊镀金释迦牟尼佛和倒坐观音清利寺菩萨,两旁为十八罗汉;大殿两旁是琉璃世界和莲花世界。后边的观音阁也是主建筑之一,供有巨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两侧罗汉堂,有神采各异的五百罗汉;伽蓝殿和祖师殿也分建两傍。后面是白塔,高36米,塔两侧分别建有由100头白象和100头青狮组成的两个迷宫
式建筑;百狮园与百象园,中间分别供奉普贤和文殊菩萨。另外,还有方丈院、禅堂、佛学院、云会堂等。是授经、佛事交流、游览的理想场所。1955年农历腊月初八日举行观音殿落成典礼与观音菩萨开光仪式,千年古刹展新容,游人云集诵盛世。寺庙布局 清利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清利寺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基本内涵 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清利寺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文化蕴含 “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乐记·乐论篇》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入寺须知 入寺须知佛教最讲规矩,出家人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讲究行住坐卧不离法度。那么居士与游人香清利寺客进入道场,又该遵循一些什么规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