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镇:
1、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安平镇 安平镇位于岑溪市的北面,东界苍梧县广平镇,北界苍梧县新地镇和藤县埌南镇,西邻三堡镇,南邻糯垌镇,东南邻诚谏镇,镇政府驻地太平街,东距梧州市58公里,南距岑溪市28公里;2003年,全镇有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27301人,其中农业人口26102人。总面积15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08公顷。
全镇农业总产值10790万元,同比增长3.32 %。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同比增加104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0公顷,粮食总产量8429吨,其中水稻总产量7385吨;完成财政税收197.66万元,同比增长11.33%。投资560万元建设富宁村10000亩速生丰产林、供销社新街、古益村木片加工厂、石场等企业。乡镇企业总收入5119万元,总产值4818万元,同比增长5.1%;生猪饲养量31881头,出栏18685头,家禽出栏187.68万只,年末存栏52.65万只。其中三黄鸡出栏175.18万只,年末存栏45.95万只。有山地养鸡场56个,当年新增36个;进行牛品改462头,其中引进122头良种牛;当年新增养牛示范场2个;投资157万元建设安平中学、三塘小学、尖峰小学、富罗小学、永庆小学等教学楼。全年果蔗立体种植面积2500亩,菜椒种植面积1600亩,种植西瓜1500亩,种植蔬菜、大肉姜、香芋、葡萄等820亩。2、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乡镇简介 安平镇位于柘城县西南部,离县城18公里,东北与皇集乡接壤,地处鹿淮柘太四县交界处,商周公路贯穿南北,涡河横贯东西,是豫东地区主要农副产品及各类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之一。安平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209个村民组,50214亩耕地,41000人。该镇属省重点贫困乡镇。安平镇代码:411424105。辖区 辖:安平村、宋庄村、周堂村、冯庄村、东李楼村、王营村、大史村、后王村、后郑村、靳阁村、前王村、刘屯村、张店村、河东村、李庄村、小张村、梁堂村、杨庄村、于庄村、古楼村、刘洼村、河西村、张东村、张西村、李楼村、后岗村、蔡洼村、崔桥村、罗庄村、张炳村、花庄村、史老八村、赵油村、大毛村34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209个村民组。历史沿革 安平镇历史悠久。安平曾在古时和1948年两次置县,1954年9月从鹿邑县划归柘城,1983年改公社为乡,1998年2月撤乡建镇。“安平”因商贾云集,平安交易而得名。经济发展 安平镇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财政收入300万元,人口自增率7‰,国内生产总值 (GDP)1.6亿元。近几年来,安平镇荣获“省社会总产值超亿元乡镇”、“市党员电教先进工作单位”、“市支持驻村工作先进党委”、 “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县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私营经济发展迅速。镇党委、政府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并把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出台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创宽松环境。目前,全镇共有50万元以上项目6个,5—49万元项目26个,个体工商户500户。2001年安平镇被评为柘城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特色农产品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棉花、辣椒、烟叶。农业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得以调整。近几年来,安平镇狠抓了以打井配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打机井 110眼,修复旧井80眼,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全镇种植棉花2.6万亩,获柘城县棉花生产一等奖,被誉为“豫东棉乡”。 2002年,投资50万元建立了梁堂村50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小麦面积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镇党委积极为农户协调贷款,落实资金,发展养殖业,涌现出了一批养殖专业户。 目前,全镇有养牛专业村4个,养猪专业村6个。大牲畜年末存栏1.2万头,猪年末存栏1.6万头,羊年末存栏2万只。其他概括 安平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的安平,商周公路贯穿南北,安平到于庄,安平到马厂,安平到宋庄,安平到靳阁四条乡间公路纵贯21个村委会,门程控电话可与国内外联系。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商周公路两侧拓宽至40米,南街,北街及集贸大街排球宽至35米。如今安平镇有集贸市场6个,有新华书店、信用社、营业大楼,税务大楼,老年人娱乐室等。商丘市电信局准备在该镇设立“130”信息塔一座。安平集是全镇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相传汉末此处逢集,以买卖公平,交易平安,商贾呼称“安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