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乡:
简介 古贤乡位于汤阴县城东部。东邻菜园镇,南与伏道乡毗邻,西连白营乡,北与安阳县郭村乡、高庄乡接壤。乡政府驻地古贤村,距县城11千米。全乡总面积37.91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87%,耕地面积4.2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30626人。全乡有少数民族2人,其他均为汉族。壶台公路经古贤桥与汤河交叉,横贯境内。古贤乡中部为汤河两岸平原,南部有万亩泊,北部有广润泊。全乡平原地占74%,两处泊洼地占26%。
古贤地处汤河中下游,地势基本平坦,地理环境适宜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等农作物生长。 2002年,小麦总产量1144.8万公斤,玉米总产量1083.1万公斤,棉花总产量2.4万公斤所辖村庄 辖古贤、北韩庄、李庄、支村、枣园、西段、东段、瓦子岗、东冢上、东隆化、北士昌、南韩庄、大朱庄、南士昌、南周流、河岸、小朱庄、北周流、寺昌屯、前路、后路21个行政村。文化古迹 古迹有建于明朝的古贤桥、岳飞先莹、薛大猷墓碑、镇威将军墓、三教寺等。 境内有岳飞祖茔(南周流村),岳飞之师周同墓(北周流村),元代隐士薛大猷墓(河岸村)。古贤桥是壶台公路跨越汤河的桥梁之一,建于明天启年间,结构精巧,桥体坚固。其中岳飞祖茔为汤阴一日五游景点之一。代码 410523202:~201古贤村 ~202北韩庄村 ~203李庄村 ~204支村 ~205枣园村 ~206西段村 ~207东段村 ~208瓦子岗村 ~209东冢上村 ~210东隆化村 ~211北士昌村 ~212南韩庄村 ~213大朱庄村 ~214南士昌村 ~215南周流村 ~216河岸村 ~217小朱庄村 ~218北周流村 ~219寺昌屯村 ~220前路村 ~221后路村沿革 隋开皇六年(586年)曾在古贤设县邑;开皇十六年,因此地地势低洼,县城西迁,谓之故县(古贤)。1958年建古贤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古贤、河岸、东隆化、瓦子岗、冢上、支村、北韩庄、李庄、东段、西段、枣园、北士昌、南士昌、士昌屯、北周流、南周流、大朱庄、小朱庄、前路村、后路村、南韩庄21个行政村。发展 近年来,古贤乡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科学文化和法制教育等,努力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重点抓了以三无(无失学、辍学中小学生,无不孝子女,无违法犯罪青少年)两有(有理想信念、有科技文化)为目标的创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活动。截止目前,全乡21个行政村被市命名挂牌的关心下一代先进村达到20个,开创了我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党委重视,加强领导,是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乡党委一是确立了以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乡直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乡里成立了党委书记为名誉主任、副书记为主任、人大主席和一名副乡长任副主任的关工委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人大主席和副乡长专门抓的领导机制。各村、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任名誉主任、副支书或村委会主任任主任的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关工委工作的高效运转。二是建立了关工队伍培训工作机制。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以乡党校为阵地,不断加强关工委队伍的教育培训,使关工意识、老同志财富意识、青少年教育战略意识和服务大局意识入脑入心,努力建设一支作风实、工作硬的关工队伍。三是建立了四个列入、四个共同工作机制。即把关心下一代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各级领导的职责,列入年终综合考核,列入统一奖惩;做到关工委工作与其他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检查,共同考核,共同表彰。四是建立考核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