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召乡: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49543 男25517 女24026 家庭户户数12729 家庭户总人口(总)49525 家庭户男25504 家庭户女24021 0-14岁(总)130380-14岁男71060-14岁女593215-64岁(总)3224315-64岁男1648215-64岁女1576165岁及以上(总)426265岁及以上男192965岁及以上女233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8824财政收入 近年来,小召乡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使“三农”和经济工作得到稳定发展,全乡综合实力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05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6.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3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招商引资4900万元,完成非公有制总产值6.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新上项目15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家。粮食总产量5.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农业资源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小召乡是农业大乡。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土地多的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引导广大群众切实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形成了许开路沿线两侧的小杂果经济林带面积达2000亩,以环乡路沿线的优质大枣经济林带面积达1000亩,以高速路两侧的速生杨经济林带面积达1000亩。为确保结构调整给群众带来实效,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先后成立了6个经济协会,为群众提高产前、产中、销售服务。小杂果经济林带已见效益,农民种植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乡范围形成了以天王寺、北寨为主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专业小区,年存栏量达3.6万头;以段桥、赵庄为中心肉牛繁育加工基地,年存栏量达5000余头;以韩东、韩西为主的养鸡专业小区,年存栏量达8万余只;以岗曹、屯里为主的波尔山头繁育中心,并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带动全乡。畜牧养殖业已逐渐成为全乡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省道许开路已竣工通车,二期国债将小路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机关大院、政府门前迎宾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在全市87平方公里城乡一体示范区中该乡有崔庄、圪塔张、前冯、天王寺、双楼马5个行政村被纳入这一示范区。在“三清”阶段,先后累计出动人力600次,出动铲车、农用车等机械60辆次,清理街道30条,累计清理垃圾0.7万方,村主要干道栽植大叶女贞等树木4500棵,栽植片林960亩,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进展。当前正在进行沼气建设。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乡党委、政府结合第二批、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深入开展“道德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乡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为阵地,全方位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北寨村部分党员群众捐资助学,张庄、孙庄部分外出创业捐资安装路灯等先进事迹。招商引资 2006年是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狠抓落实年”。围绕这一主题,小召乡党委政府将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方面转移,实施了招商引资“三大工程”。一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拓宽信息膨胀工程,在去年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聘请乡内外知名人士、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为该乡的招商引资顾问,凭借他们的信息渠道进行招商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二是招商队伍“充电”工程,采取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等多种方法,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招商实效。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招商政策、项目建设中涉及的环保、工商等问题进行学习培训。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广州、东莞等考察学习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政府招商政策。同时,逢干部例会必讲招商知识,全面提高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工程。围绕提高项目谈判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摁绑式”管理。深入开展“掌握情况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的“四个一线”活动,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一名班子成员承包、一组人马跟踪服务、一套政策扶持、一名法人负责”的“五个一责任制”,倾全乡之力为落户企业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早上马、快建成。同时,成立由纪检书记任组长,工商、税务、财政、土地等部门为成员的投资环境服务小组,对小召乡工业聚集区内的新上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广大客商提供一个“投资放心、赚钱安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发展环境。今年元至7月份,该乡已完成招商引资4420万元,新上项目11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亿元。科技兴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乡党委、政府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充分利用培训班、专家讲座、广播等形式普及科技知识,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之路,全乡共组织培训技术骨干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份,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乡所有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同时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改造、新建校舍和增添教学仪器。全乡计划生育出生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全乡组织开展了爱国卫生支边,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bk-album-collection-box-1328375{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