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庄乡:
历史沿革 苌庄乡因孔子的老师周大夫苌弘的出生地而得名。1956年建苌庄中心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地貌气候 苌庄乡山岗地占大部分,有荟萃山、寨山、函岭山、九里山、摘星楼等山峰。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无霜期长。经济发展 苌庄乡一煤矿2004年,苌庄乡完成财政收入429万元,占年任务的157%;完成招商引资3200万元,占年任务的53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9940万元,同比增长25%;乡镇企业入库税金完成800万元,占年任务的2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10万元,占年任务的320%;全年劳务输出376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40元,同比人均增收141元;发展中药材16085亩,完成林网建设及荒山造林10500亩,补栽补植通道绿化38公里。基础设施 苌庄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许登高速公路、省道彭化公路穿境而过。2004年,苌庄乡党委、政府针对苌庄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从群众最关心的交通、就医、建校、人畜吃水等问题入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了玩南、玩北、柏村三个行政村长2.9公里以及乡政府往东通往省道彭-花线的柏油路建设;同时投入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对东北沟、西北沟的两条主干公路进行了多次大面积的整修,确保了全乡主干公路的畅通;投资40万元兴建了乡卫生院一座三层病房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另外还添置B超、洗胃机等设备,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医疗条件;乡一中新建两座学生宿舍楼,已投入使用,新建一座两层教师办公楼,已基本竣工,占地30亩的乡二中搬迁工程10月份开工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对全乡的有线电视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安装;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398处,解决了杜沟、莱沟等11个行政村5900多人的吃水难问题。社会事业 苌庄乡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坚持对各类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特别是2004年党沟村矿群纠纷、牛头水库水事纠纷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认真的调查处理,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对全乡36名“四方面”人员采取“三包一”的办法,全天24小时监控,使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全乡无发生赴京、赴省、赴许昌、禹州集体上访事件。文物古迹 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位于苌庄乡柏村西侧。其陵前原有气势宏伟的神道石刻群、翁仲神兽罗列两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全部被毁。现睿陵封土堆为覆盆状,高约10米,地面四阙神兽尚存,神道石像牲被埋入地下,占地面积1243.5平方米。仅存有一高大土冢和几个偃卧田垄间的石狮,好像在向人们泣诉着它千年的历史。195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bk-album-collection-box-1375493{width:687px; height:228px; border:1px solid #C6E1F5; 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 margin-bottom:30px; overflow:hidden;}
.bacb-head{height:28px; background-color:#F5FBFF; padding-left:10px; position:re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