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庵镇:
基本情况 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26%,其中工业总产值8.2亿元,增长45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36%;财政收入18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增长9%;存款余额2.17亿元。
1958年月成立施庵公社。1968年更名为红渠公社。1982年恢复施庵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至今。辖25个自然村,124个村民小组。15051户、59994人,少数民族有回族、侗族、白族、土家族、满族等。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偏东有岗。全镇境内有河3条:东边涧河,西边溧河,中部偏东有田小河,耕地10.2万亩。土质多系砂礓黑土、黑老土和部分气温15℃.,日照1972.6小时,无霜228天。地下还蕴藏丰富的大石油资源,已打油井46余眼。历史沿革 施庵,明成化年间,原是宛之瓦店施庄施家的庄子,耕地960亩,家留母女,无嗣继后,将地捐出盖庵,供女妮参禅修行,当时叫施家庵,后简称施庵。明嘉靖45年,建钟鼓楼时,已无女尼。1939年兴办国民学校,庵貌始改,1942年办中心学校,今扩建为施庵第一初级中学。此处原是南北要道,附近村民在庵南边开设饭店、茶馆,杂货铺店,后发展成街,仍叫施庵,成为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