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潭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8776 男4668 女4108 家庭户户数2484 家庭户总人口(总)8244 家庭户男4309 家庭户女3935 0-14岁(总)21820-14岁男12040-14岁女97815-64岁(总)586115-64岁男308215-64岁女277965岁及以上(总)73365岁及以上男38265岁及以上女35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143行政区划 这辖7个村,161个村民组,3925户, 人口1.6万,面积191.73平方公里,现有山场25万亩,水面15000亩,耕地8200亩。商(邱)景(德镇)高速与318省道、县级东太循环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境内水力资源丰富,素有“水电之乡”美誉。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一峰、两河、一湖、一寨”五大旅游亮点,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广家河之险,仙女湖之美,四望寨之奇于一体,自然造化神工鬼斧,何似人间天上。自然资源 这里气候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磨子潭镇现有小水电站14座,装机近8000千瓦,水电梯级开发磨子潭特大桥潜力巨大;山场面积25万亩,杉、松、栗、杨等林木蓄积量50万方,竹园8000亩,竹木加工项目极具发展潜力;这里也是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天麻、丹参、灵芝、萸肉、杜仲、伏苓等名贵药材产量大;这里淡水养殖业发达,现有养鱼网箱2500箱,年产鲢、鳊、鳜各类淡水鱼50余万斤;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培植规模较大;这里茶园7000亩,除了盛产优质黄芽茶外,还特产野生绞股蓝和苦丁茶,并采用传统民间工艺精制加成纯天然绿色饮品;另外还有板栗、葛粉、茶油、霉干菜等众多土特山珍。发展思想 该镇立足镇情,创新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立足资源特色,抓好招商引资,发展生态经济,做活旅游文章”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旅游新镇、林业大镇、库区强镇、水电名镇和山区特色经济重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保证。镇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一是“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蓬勃兴起;二是水电、稀有金属开发有序进行;三是生态养殖稳中有升;四是茶、栗、竹、药、菌等生产自成特色;五是木竹用材林深度开发增效明显。经济发展 磨子潭镇围绕资源做文章,突出“生态”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工业及民营经济。到2006年底,工业及磨子潭镇民营企业发展到19家,个私工商户347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家,个私工商户47家。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全镇工业及民营经济正由少变多,由弱变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推动工业及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该镇成立了工业及民营经济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镇村成立信息联络小组,活跃工业及民营经济领域的信息传播。对全年工业及民营经济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建立评比和奖励机制。每年召开工业及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重奖优秀企业,营造做大做强的氛围。 扶持、促进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做实实在在的服务。为此,该镇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理念,扩大销售渠道。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维护自身权益。尽量在资金上给予扶持。2006年,共筹集各类资金近1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种养大户和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将闲置的集体资产放手给个私企业和工商大户经营使用。将原来胡家河菌种厂房屋无偿提供给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使用,帮助指导发展,现已发展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精加工企业,带动周边茶农增收致富,促进磨子潭茶叶产业发展。2006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又投入50万元,再次扩大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