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集乡:
历史沿革 清顺治三年(1469年)属太水里,宣统三年(1911年)分属城、康区,1932年分属赤城县一、四、五区,1941年分属中山镇、峡口乡;1948年分属城关、峡口区;1951年分属三区(丰集)、十区(河凤桥);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2年建丰集公社;1983年改称丰集乡。丰集”原名“酆集”,2010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时,同时更名为“丰集”。
属浅山间丘陵垄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山坡低缓,岗峦起伏,海拔100--350米,土壤为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黄褐土、潮土,主要山有青山(鹰嘴山)、高斛山及与四顾墩乡交界的鼓阵山、横山,河流有源于横山的袁家河、鼓阵山的石堰河、高斛山的进水河, 皆由南向北在丰集村汇入东沙河,境内流长13.5公里。年均温15.5℃。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23天。经济建设 丰集乡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小麦、水稻,另有板栗、药材、石村、竹木,桐油、茶叶、准草。主要的土特产有板鸭、相油、茶叶等。 2007 年,丰集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59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691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5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33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