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坊镇:
自然状况 址坊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南依沙河,颍河经中部流向东北,土质为黄土、淤土,水利设施完备,灌溉便利。南与郾城县隔河相望,西与漯河市接壤,镇政府距京珠高速公路北站5公里,漯双公路横穿全境,是西华县对外开放的西部窗口,也是建立农业开发基地和投资办企业的理想场所。历史沿革 明初开设造纸作坊,取名纸坊,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对夫妇以扎纸房子为业,拉动纸坊村造纸产业的发展,更名纸房村,后谐音而为今名。1965年由逍遥、奉母两公社析置址坊公社,设址于今址坊村,1968年搬迁于现址,1984年改称乡,1995年撤乡设镇。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址坊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努力实施“强农固本、椒菜富民、畜牧兴镇、企业强镇”的四大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址坊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4754万元,粮食总产3042万公斤,乡镇企业入库税金117.8万元,财政收入539.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650万元。1998年获全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林业300亩网络建设通过省级验收;1994年以来,5次获县“先进六好党委”,6次获地区“乡镇企业先进单位”,5次获县“全面目标管理先进单位”;3次获地区工作“治安模范乡镇”,连续6年获地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址坊镇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仅“九五”期间,全镇累计投入204万元,新打机井816眼,实现了50亩地一眼井的配套工程,80%的村通上了柏油路;投资230万元,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现有四轮拖拉机3200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2部,粮食生产实现了农田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模式化、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特色经济 址坊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化经营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紧靠漯河内陆特区的边际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果林、畜牧、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发展特色经济。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