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镇:
四通镇经历 1957年建黄路口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更名四通镇。1997年,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黄路口、门张楼、张彪、小何、陈老将、叶新、叶老家、人祖庙、张大庄、谷宋庄、时庄、马蔡园、棠棣、豆庄村、叶庄、宋楼、大张寨、宋洼、小吴庄18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6日,太康县张集乡的陈老家、陈小庄、太康寺、中营子4个行政村、鹿邑县辛集乡的孔集村和唐集乡的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交通 四通镇交通十分便利,311国道和漯(河)商(丘)公路穿境而过,并在此交汇,日客流量5000多车(辆)次。于2007年通车的周<周口>商<商丘>高速公路和永登<永城到登封>高速在此交汇并设置有出入口。由此更标志着四通正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发展。荣誉 四通镇1994年被命名为“中州名镇”,1996年被原周口地委行署定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被河南省确立为“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奔小康示范镇”,2000年被省政府定为117个重点镇之一。
四通镇作为周口市和淮阳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河南省重点镇为发展契机,按照“兴工活商,开放带动,三业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争创一流,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00元,镇区居民收入3580元。改革 四通镇的农业由传统耕作种植初步迈上了集约高效之路。已初步改变了“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的传统种植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精品农业。首先,镇党委政府在本镇时庄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00亩,引进了美国提子、布朗李、日本红玉樱挑番茄、以色列甜椒等20多个名优特稀新品种进行试种,获得成功后再以园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目前,园区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无公害蔬菜基地,亩均效益万元以上,曾受到过副总理温家宝的称赞。在园区辐射带动下,党委政府因事利导,相继又扶持建起了小吴苗木繁育基地,大张、陈老将杂果基地等各类规模种植基地6个,使全镇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高产、高效型迈进。作物复种指数提高了三倍,亩均效益翻了两翻。变化 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在畜牧养殖上大做文章,扶持各种养殖大户300多家,到2002年大牲畜存栏达10000头,猪羊存栏100000头(只),鸡百万只以上。